苦地丁的栽培繁殖

苦地丁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季採集全草,洗淨、曬乾、切段。別名: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扁豆秧、小雞菜。主治:清熱解毒;消癰腫。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為罌粟科一年生草本。根細而長,具側根,根棕褐色。莖柔弱,分枝繁多,高15~40厘米,光滑無毛,常具有4~5條稜脊。基生葉和莖葉互生,具長柄,長2~5厘米;葉片輪廓卵形,2~4回羽狀全裂,裂片2~3對,具細柄或幾無柄,小裂片披針形或長隨圓形,先端鈍。基部下延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序長1~6厘米,有葉狀苞片。花淡紫色,長約2厘米,橫生在小花梗上,小花梗長約2毫米,萼片小,2輪,鱗片狀;花瓣4枚,外輪2片大,上部1片瓣尾部延伸成圓筒狀的距,距長約0.5厘米,前端微波狀,下面花瓣具淺束狀,先端微凹,內輪2瓣較小,頂端深紫色,頂端微聯合,雄蕊6枚。花絲聯合成扁平兩束,對著有距花瓣雄蕊的花絲基部具密腺插入距內;每束具3個淡黃色花藥;雌蕊1枚,花柱細而短;柱頭側扁狀;子房上位,扁柱形,長約5毫米,1室,側膜胎座,每室多數胚胎。蒴果,長橢圓形,綠色,長7~20毫米,寬2~6毫米,花柱、柱頭宿存,2瓣裂。種子多數,圓腎狀,黑色,有光澤。花期5月。闌尾炎;疔瘡癰腫;瘰疬。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怕乾旱,忌連作,宜與高稈作物套種。

種植方法

用種子繁殖,每畝約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小暑與大暑節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後,在行間淺鋤地面,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面濕潤,30天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

地丁為喜陰植物,故出苗後要勤澆水,加強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穫時,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化凍後,將糞塊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節新生葉尚未佈滿地面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後要澆水。立夏後停止澆水,以防莖、葉腐爛,降低產量。

主要病蟲害

驚蟄節前後,幼苗返青時,常有一種鱗翅目的黑色幼蟲,咬食嫩芽,為害甚大,可用青蟲菌(臘螟桿菌三號)500~1000倍液噴殺,或每畝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細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內毒殺。

收穫加工

全草入藥。於小滿節前後,當地丁半籽半花時,選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曬乾。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