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和北豆根不可混用

山豆根北豆根為臨床常用的中藥,但由於我國各省市的用藥習慣不盡相同,造成中藥使用中同名異物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山豆根北豆根名稱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將山豆根北豆根混用的現象出現。實際上,山豆根北豆根乃兩種藥物,山豆根始載於宋代《開寶本草》,以後歷代本草多有記載,如《本草圖經》記載:「山豆根生劍南山谷,今廣西亦有,故又有廣豆根之稱。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而北豆根在歷代本草中均未見作山豆根使用的記載。2010版《中國藥典》已將山豆根和北豆根以兩種藥物分別載入,兩藥的基源不同,功效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加以區分,筆者從二藥的形狀鑒別差異、功效差異、毒性差異等方面陳述如下:

性狀差異

山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廣東、廣西,又習稱為「廣豆根」。其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根莖長圓柱形,略彎曲,常有分支,長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質堅硬不易折斷。飲片性狀為類圓形薄片,表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周邊棕色或棕褐色,質堅硬,有豆腥氣,味極苦。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東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其根莖呈細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飲片性狀為類圓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黃色,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周邊棕黃色至淡棕色,氣微味苦。

功效差異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主治熱毒熾盛、火毒蘊結之咽腫、喉痛、喉風、牙齦腫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風濕痛、四肢麻木、腸炎痢疾等。

毒性差異

山豆根:現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參鹼能作用於大腦,引起痙攣, 能麻痺橫隔膜和呼吸肌運動神經末梢。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腸, 結果出現呼吸抑制和震顛、痙攣、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為蝙蝠葛鹼,研究發現,以蝙蝠葛鹼所作的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該藥4.8~60毫克 劑量用藥18天或2~3月,對心臟無不良影響,150毫克以上劑量用藥 2~3個月對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受損程度隨劑量增大而加重, 所致的是輕度損害, 150毫克以下對腎和腎上腺基本無不良影響。

因此,雖然二者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參鹼,毒性大於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鹼。2010版《中國藥典》中北豆根用量為3~9克,而山豆根用量為3~6克,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發生。因此無論是經營銷售部門還是各醫療單位,均應以藥典為準, 將二藥分別使用, 切不可相互混用。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