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

【病人基本資料】

武清縣孫××,年三十三歲,於孟秋時得溫病。

【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覺發熱,繼因飯後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風出門,致得溫病。

【證候】

表裡俱覺壯熱,嗜飲涼水、食涼物,舌苔白濃,中心已黃,大便乾燥,小便短赤,脈象洪長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鐘七十八至。

【診斷】

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氣化熱,或有暑氣之熱內伏,略為外感所激,即表裡陡發壯熱,一兩日間陽明府熱已實,其脈之洪長有力是明征也。擬投以大劑白虎湯,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知母(一兩)鮮茅根(六錢)青連翹(三錢)>甘草(三錢)粳米(三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

【複診】

將藥分三次服完,表裡之熱分毫未減,脈象之洪長有力亦仍舊,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藥不對證,乃藥輕病重藥不勝病也。夫石膏之性《神農本草經》原謂其微寒,若遇陽明大熱之證,當放膽用之。擬即原方去連翹加天花粉,再將石膏加重。

【處方】

生石膏(六兩)知母(一兩)天花粉(一兩)鮮茅根(六錢)甘草(四錢)粳米(四錢)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服下。

【三診】

將藥分三次服完,下燥糞數枚,其表裡之熱仍然不退,脈象亦仍有力。愚謂孫××曰︰餘生平治寒溫實熱證,若屢次治以大劑白虎湯而其熱不退者,恆將方中石膏研極細,將余藥煎湯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證正宜用此方,孫××亦以為然。

【處方】

生石膏(二兩研極細)生懷山藥(二兩)甘草(六錢)將山藥、甘草煎湯一大碗,分多次溫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錢許,熱退勿須盡劑,即其熱未盡退,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將藥停服。

【效果】

分六次將湯藥飲完,將石膏送服強半,熱猶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湯兩盅,分數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覺表裡熱勢大增。時當夜深,不便延醫。孫××自持其脈弦硬異常,因常閱《衷中參西錄》,知脈雖有力而無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湯時皆宜加人參,遂急買高麗參五錢,煮湯頓飲下,其脈漸漸和緩,熱亦漸退,至黎明其病霍然全愈矣。

【說明】

按傷寒定例,凡用白虎湯若在汗吐下後及渴者,皆宜加人參。細詢此證之經過始知曾發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藥雖非白虎湯原方,實以山藥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湯也。若早加黨參數錢,與山藥、甘草同煎湯以送服石膏,當即安然病癒。乃因一時疏忽,並未見及,猶幸病者自知醫理以挽回於末路。此雖白虎湯與人參前後分用之,仍不啻同時並用之也。此證加人參於白虎湯中其益有三︰發汗之後人之正氣多虛,人參大能補助正氣,俾正氣壯旺自能運化藥力以勝邪,其為益一也;又發汗易傷津液,津液傷則人之陰分恆因之虧損。人參與石膏並用,能於邪熱熾盛之時滋津液以復真陰,液滋陰復則邪熱易退,其為益二也;又用藥之法,恆熱因涼用涼因熱用,《內經》所謂伏其所因也。此證用山藥、甘草煎湯送服石膏之後,病則純熱,藥則純涼,勢若冰炭不相容,是以其熱益激發而暴動。加人參之性溫者以為之作引,此即涼因熱用之義,為涼藥中有熱藥引之以消熱,而後熱不格拒轉與化合,熱與涼藥化合則熱即消矣,此其為益三也。統此三益觀之,可曉然於此病之所以愈,益歎仲聖制方之妙。即約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險之證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