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臟腑配屬的幾種學說

  《內經》中有關髒與腑的配屬問題,主要是運用五行學說、經絡、臟腑系統等理論,把臟腑對應進行配屬,主要有五臟配五腑、五臟配六腑、六髒配六腑等幾種學說。現將有關學說分別表述如下。

  五臟配五腑說

  《靈樞·本輸》云:「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髒。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上述《靈樞·本輸》篇對五臟配屬五腑的問題表述的很明確。這一種學說屬於臟腑相合說,五臟分別一一對應配屬的五腑,一髒一腑,表裡相合,內外相應。即肺與大腸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可如果按照這種工整的一髒一腑的模式進行配屬,勢必多出一腑,《靈樞·本輸》篇將這多出的一腑「三焦」命名為「孤之府」,並且進一步通過經脈關係將三焦與膀胱聯繫起來,如張介賓云「三焦下腧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也」,因而「屬膀胱」。

  五臟配六腑說:關於五臟配六腑說《內經》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其一,《靈樞·本髒》云:「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靈樞·本髒》篇所云臟腑配屬關係與《靈樞·本輸》篇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均一致,所不同的就是「腎合三焦膀胱」。在上述「五臟配五腑說」中提到,三焦為孤之府,屬膀胱。而本篇醫家則認為三焦與膀胱在主氣、主水的功能上有相通之處,「氣本相依,體同一類」,並均受腎的制約,於是將「三焦膀胱」合稱,便出現了「腎合三焦膀胱」的觀點。後世醫家對此觀點也多有發揮,如明代馬蒔云:「腎合三焦者,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也。」張介賓云:「然三焦為中瀆之府,膀胱為津液之府,腎以水髒而領水府,理之當然,故腎得兼將兩髒。將,領也。兩髒,腑亦可以言髒也。《本髒》篇曰:腎合三焦膀胱,其義即此。」日本醫家丹波元簡云:「《本輸》篇曰: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蓋三焦膀胱,但是指下焦膀胱,膀胱為太陽經,主週身之表,腎與膀胱合,所以應腠理也。」清代章楠云:「蓋上明腑生於髒,故同髒氣之應,而腎之腑本是膀胱,乃又合三焦者,以明一髒兩腑,相合而生化氣血,出陳入新也。」

  可見,此種認識與五臟配五腑說雖為兩種不同的學說,但是之間關係密切,可以說「腎合三焦膀胱」的觀點是參考了「腎合膀胱」中三焦「屬膀胱」之說。這種臟腑配屬理論,配合工整,又宜用五行闡述,且較符合經脈絡屬關係,故一直被後世所重視。

  其二,《素問·六節藏象論》云:「心者……通於夏氣。肺者……通於秋氣。腎者……通於冬氣。肝者……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素問·六節藏象論》將這十一臟腑的功能與四時陰陽結合起來論述,其中心通夏、肺通秋、肝通春、腎通冬,而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同屬一家通於土氣,膽則因主決斷、主升發而與各臟腑關係密切。這種五臟六腑配合的方法,是把心、肝、肺、腎單列,而把脾與傳化之五腑歸為一類,形成一個與眾不同的臟腑群,即稱為「倉廩之本」,歸屬「至陰之類」,用膽維繫著各臟腑的功能。這種學說在《內經》其他篇亦有體現,如《靈樞·本輸》曾有「大腸、小腸皆屬於胃」的論述,並非將大腸歸肺,小腸歸心,而是劃為脾胃系統。《傷寒論》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這裡的「胃家」顯然包含有腸,舉凡承氣湯類、抵擋湯類也均是胃腸並治。實則,現今臨床「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思路與方法也是這一觀點的運用。但這種學說並沒有將一個髒一個腑地進行配屬,也未考慮臟腑經絡的絡屬關係,與傳統的臟腑陰陽五行系統理論有些差異,可謂是臟腑配屬的各家學說之一。

  六髒配六腑說

  《內經》有關臟腑學說的篇章中,有關於十二臟腑的記載,但並沒有明確提出六髒配屬六腑。十二臟腑說主要就用於十二經脈說。十二經脈表裡相應,有各自絡屬臟腑,由此形成了六髒配屬六腑說,正如《靈樞·海論》云:「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六髒配屬六腑除了大家熟知的心-小腸、肺-大腸、肝-膽、脾-胃、腎-膀胱外,《靈樞·經脈》又云:「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靈樞·經別》亦云:「手少陽之正,指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也。」因此還包括心包絡與三焦。六髒配屬六腑說滿足了經脈表裡相配、臟腑陰陽五行相合的關係,並增加了「心包合三焦」,也解決了三焦為「孤之府」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素問·靈蘭秘典論》論十二臟腑,有膻中而無心包絡,《靈樞·經脈》論經脈,有心包絡而無膻中。後世醫家經考證認為,「按十二髒內有膻中而無包絡,十二經內有包絡而無膻中,乃知膻中即包絡也。」(李中梓《內經知要》)。另外,《難經·三十九難》又云:「經言腑有五,髒有六者,何也?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臟亦有六髒者,謂腎有兩髒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捨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故言髒有六也。腑有五者,何也?然:五臟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屬於五臟,故言腑有五焉。」將腎分為兩髒,左為腎臟,右為命門,所以明代醫家馬蒔將其發揮為「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的觀點,亦為一說。

  綜上所述,六髒配屬六腑說是作為十二經脈表裡相合所衍生出來的一派觀點,在經絡學說中逐步被接受並固定下來。筆者認為,從馬王堆出土的文獻及《內經》有關記載來看,經脈數目有十一經脈過渡到十二經脈的一個歷程,十一經脈兩兩配屬,勢必會多出來一條經脈這如何解決?於是促成十二經脈的形成,由此出現心包經脈與三焦經脈的配屬,由此產生了六髒配屬六腑說。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