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辨析

柴胡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第107條,即「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龍骨牡蠣湯主之」,方藥組成有: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大棗、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鉛丹。該方可以和解少陽,重鎮安神,原文主治傷寒誤下,損傷正氣,導致邪熱內陷,瀰漫全身,形成表裡俱病,虛實互見的變證。現代臨床多將本方運用於癲癇、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癔病、抑鬱症、焦慮症、躁狂症、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冠心病、腦震盪後遺症、腦出血後遺症、血管神經性頭痛、失眠、膈肌痙攣、慢性疲勞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

在《傷寒論》中,識別本方證的關鍵指征為「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其中尤以「胸滿煩驚」為辨證要目,即患者往往表現為胸膈脅肋部位的脹滿、憋悶,呼吸不暢,或常欲歎息,煩躁易怒,甚至躁動不寧,容易驚悸、做惡夢等。另外,本方證的一個典型體征就是「胸腹動證」(見吉益東洞《類聚方》本方條下),尾台榕堂在《類聚方廣義》中註解本方時也提出,本方主治「小柴胡湯證而胸腹有動,煩躁驚狂,大便難,小便不利者」。矢數道明先生認為本方為治療實證的處方,其方證主治介於大、小柴胡湯方證之間,常常表現為胸脅苦滿,心下部有抵抗或自覺膨滿,臍上動悸,因腹主動脈跳動亢進所致之腹部上衝感,心悸不眠,煩悶,易驚,焦燥易怒,易動感情,善太息,甚則出現狂亂、痙攣等,小便不利,大便偏秘。另外,該方證還可表現為一身盡重,動作不靈活,難以轉側,身動乏力,浮腫麻痺。

從構成本方的藥證來分析,不難發現,本方證實為小柴胡去甘草湯證,加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和鉛丹藥證。胸滿悶憋脹是柴胡證之一,典型者還可見到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小柴胡湯證。除胸脅部位的不適外,還常見身體側面、腹股溝等「柴胡帶」的病變。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總結提煉的「柴胡體質」亦有助於本方證的判斷,即外觀體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舌質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脈象多弦細;主訴以自覺症狀為多,對氣溫變化的反應敏感,或時有寒熱感,情緒波動比較大,食慾易受情緒影響,胸脅部時有氣塞滿悶感,或有觸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經週期不齊,經前多見有胸悶、乳房脹痛結塊,伴煩躁、腹痛腰酸、經血黯或有血塊。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衝、悸動感為桂枝、茯苓藥證;譫語、大便秘結為大黃藥證;惡夢紛紜,驚悸不寧,癲狂,躁動,汗出等為龍骨、牡蠣藥證,且臍下動悸為龍骨主治,而胸腹動悸為牡蠣所主治。

歷代醫家多將本方用於神誌異常類疾病的治療,如癲狂、癇證等。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點評:「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治癲癇必效。」《餐英館療治雜話》中也說:「此方用於癇症及癲狂,屢屢得效。當今之病人,氣鬱與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為癇症之漸,婦人肝郁與癇症尤多。」尾台榕堂認為本方可以治療「狂證,胸腹動甚,驚懼避人,兀坐獨語,晝夜不寐,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床者」,「癇證,時時寒熱交作,鬱鬱悲愁,多夢少寐,或惡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勞瘥者。狂、癇二證,亦當以胸脅苦滿、上逆、胸腹動悸等為目的」,「癲癇,居常胸滿上逆,胸腹有動,每月及二三發者,常服此方不懈,則無屢發之患」。筆者運用本方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均取得一定療效。

病案舉例

范某,女,36歲, 2010年2月18日初診。患者於1月前因與丈夫吵架後夜間外出受驚,回家即妄見妄聞,不欲見陽光,白天睡覺亦關門窗,伴莫名驚慌恐懼、煩躁不安、徹夜不寐,精神亢奮、不饑不食,神志淡漠,行為怪異;大便乾燥,數日不通,月經尚正常。曾於當地精神病院就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具體處方不詳,家屬拒絕入院。家人見其不大便,給予香油灌服,大便漸通,神志漸清,但仍然莫名煩躁。刻下症見:面色萎黃,神志淡漠,欠清晰,時有莫名驚恐,自覺生活無趣;頭目昏沉,時有頭痛;入睡極難,容易早醒,每天最多睡2小時,嚴重時徹夜不眠;晨起口苦,口乾不欲飲水,無食慾,胸悶憋氣;大便2日1行,略有乾燥,小便黃,月經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重按少力。西醫診斷:精神分裂症;中醫診斷:癲狂、不寐。辨證為肝火擾心,心神不寧。治以和解少陽,清肝瀉火,鎮心安神。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酸棗仁湯加減,處方:柴胡18克,黃芩15克,制半夏10克,黨參15克,生薑3厚片,紅棗5枚(切開),生龍骨45克,生牡蠣4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生大黃15克,酸棗仁30克,知母15克,川芎10克,生甘草6克。3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藥後睡眠明顯改善,神志轉清晰,莫名驚恐減少。每夜可睡約4小時,睡眠夢多;頭昏頭脹頭痛減輕,胃口好轉,思飲食;舌脈未見。囑患者原方再進14劑。

三診:諸症好轉明顯,神志清晰,驚恐失眠消失。刻下:面色萎黃,情緒低落,自覺生活無趣;晨起口微苦,時有胸悶,飲食無味;每夜可睡6小時以上,多夢;舌質略紅,苔薄白,脈浮弱。擬丹梔逍遙散合酸棗仁湯加減,處方:牡丹皮6克,梔子6克,柴胡10克,當歸15克,白芍葯10克,炒白朮10克,茯苓3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後下),酸棗仁3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3劑,水煎服。

按:該患者發病之初妄見妄聞,驚慌恐懼,煩躁不安,徹夜不寐,為典型的煩驚、驚狂、臥起不安、獨語如見鬼狀,可能屬瘀熱互結、少陽陽明同病,為桃核承氣湯證。經家人用香油灌服後,症狀好轉,神志漸清,大便漸通,提示方證已經轉變。及至患者就診時,症見神志淡漠、自覺生活無趣、無食慾,類似於少陽證之「嘿嘿不欲飲食」;胸悶憋氣、時有莫名驚恐、入睡極難、早醒,為「胸滿煩驚」;面色萎黃、脈搏少力,可能與素體脾弱,氣血虧虛以及長期譫妄不寐有關;驚恐不寐為龍骨、牡蠣藥證;患者久病消耗,近於虛勞狀態,即「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另,方中加甘草,即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之意,且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原文主治「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原文主治「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均有平沖定悸安神作用。藥後神志狀況改善明顯,說明方證合拍。三診時虛象漸顯,方證已由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轉變為丹梔逍遙散證,自當方隨證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