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年應用備化湯治驗及體會

案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陳某,女,81歲。2015年8月3日初診。

病史:發作性心悸氣短已5年,近一年來發作頻繁,一周來發作2~3次,反覆多次住院,診斷: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延余尋求中藥治療。刻診:高齡體質瘦弱,能扶扙行走於診室,神志清晰能簡述病之所苦。語氣低微,不犯病時飲食及二便可自理。脈沉細微弱,律齊50~60次/分,舌紅少苔。診斷:心悸。病機:心氣不足,陰血虛虧,心失榮養。藥用生脈飲合復脈湯加減。

二診(2015年8月18日):服藥期間心悸氣短減輕,但不能終止陣發,脈舌象同上。余應用運氣學說辨證。病情與今年是金運不及,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運氣有關。時遇長夏,濕郁化熱,熏蒸心胸故心悸頻發。給用備化湯合參麥飲加味。處方:紅參1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熟地30克,木瓜12克,川牛膝12克,覆盆子12克,黑附片(先煎)10克,茯神15克,生薑6克,黃精12克,白芍15克,山藥15克,炙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三診(2015年9月8日):前方至今日共服21劑,心悸氣短未發作,精神好,食慾正常。脈象沉細較前有力,64次/分,律齊,舌紅少苔。有效不更方。

四診(2015年9月22日):心悸持續時間較既往明顯縮短。其脈形態由沉微無力,為沉滑清晰,64次/分律齊,舌淡紅少苔。前方稍有增損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

五診(2015年10月15日):心悸未發作,精神好,飲食、二便正常。脈沉細,舌質略紅少苔,暫停藥以觀療效。

案2:耳鳴

田某,男, 66歲。2015年9月8日初診。

病史:頭昏頭痛及高血壓病史6年,耳鳴月餘。脈弦,舌苔薄白。血壓:125/80毫米汞柱。診斷:耳鳴。治則:滋陰清肝。藥用杞菊地黃湯加味,進服7劑,頭昏頭暈減輕,耳鳴無變化。脈舌象同上。余用備化湯加味。處方:生地、熟地各20克,覆盆子12克,宣木瓜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2克,天麻12克,防風12克,川芎12克,甘草6克,生薑6克。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藥盡7劑,耳鳴基本消失。

二診(2015年9月29日):耳鳴基本不出現,今來門診為進一步調治頭暈頭痛及高血壓。

案3:產後痺證

杜某,女, 31歲。2015年8月2日初診。

病史:正常生產一男孩50多天後出現全身怕風、身痛,足跟冷痛,出汗多。脈沉滑,舌苔白。處方: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防風10克,炒白朮15克,黨參30克,熟地30克,炙甘草9克,紅棗3枚。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2015年8月28日):以上方略行加減服21劑,出汗減少,余症雖減,但減不足言。脈沉細,舌質紅,薄白苔。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入備化湯加減。處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黨參30克,熟地30克,覆盆子15克,懷牛膝15克,宣木瓜15克,茯苓12克,熟附片(先煎) 15克,炙甘草8克,乾薑6克,紅棗2枚。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三診(2015年9月28日):前述症狀有所減輕,但若天氣變涼或有吹風覺頭前額怕風疼痛。於前方加炒白朮12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取藥10劑。

四診(2015年10月12日):自述上述症狀明顯減輕,去若八九成。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為鞏固療效再服前方7劑,痊癒。

按:備化湯出自宋代陳無擇名著《三因極一病症方論》。備化湯是根據治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之氣候變化特點而制定的方劑。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曾針對2015乙未年一之氣運氣特點推薦了備化湯、紫菀湯、茯苓湯、柴桂乾薑湯和烏梅丸5首運氣方。

備化湯由木瓜、茯神、牛膝、附子、熟地、覆盆子、甘草、生薑八味組成。其方義清代龍砂名醫繆問解備化湯曰:「丑未之歲,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民病腹脹,胕腫,痞逆,拘急,其為寒濕合邪可知。夫寒則太陽之氣不行,濕則太陰之氣不運。君以附子大熱之品,通行上下,逐濕祛寒。但陰極則陽為所抑,濕中之火亦能逼血上行,佐以生地涼沸騰之勢,並以制辛烈之雄。茯苓、覆盆,一滲一斂。牛膝、木瓜,通利關節。加辛溫之生薑,兼疏地黃之膩膈。甘溫之甘草,並緩附子之妨陰,謂非有制之師耶?」「抑其太過,扶其不及,相時而動,按氣以推。非深明於陰陽之遞嬗、藥餌之功用者,烏足以語於斯?」

筆者以為該方性甘辛苦溫,功在祛寒除濕,與今年(乙未)運氣病機相應(寒濕合邪)。顧植山強調,以運氣病機指導,臨床應「因時識宜、隨機達變」,臨證要「看時運,順時運,抓時運,開方用藥盡可能順應當時運氣」。

案1,年高體弱,舌紅少苔,犯病時脈細數,顯然屬氣陰虧虛,邪至易於化熱傷正;今年運氣金運不及,寒濕盛,火氣餒。夏季多雨,濕郁化熱,濕熱熏蒸,心之氣陰受虧,故心悸頻作,故用備化湯祛寒利濕,加入生脈飲益氣養陰而取效。

案2,素有高血壓頭昏頭痛,陰虛肝旺,7月下旬出現耳鳴,初用杞菊地黃湯,滋陰清肝,頭昏頭痛有效,耳鳴無變化,分析原因7月下旬為長夏,此時又陰天多雨,寒濕合邪上犯清陽。治用備化湯加天麻、防風、川芎祛風除濕散寒而效。

案3,發病相當於大暑之後為濕氣當令,符合今年運氣金運不及,寒濕盛,火氣餒之病機,又有產後體虛及營衛不和的表現,故用備化湯除濕散寒,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固表,調和營衛而取效。

備化湯雖為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而設的運氣專方。但只要氣候特點符合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的氣化運狀態,病因、病機符合寒濕合邪,亦可用之。顧植山教授強調「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氣宜,無失病機」。此外,有關備化湯的加減問題,原方條下云:「自春分至小滿,去附子,加天麻、防風;自小滿至大暑,加澤瀉;自大暑直至大寒,並依正方」。本文案2因素有陰虛肝旺,故用本方之加減法時,減去了附子,而且用方藥時間不在「二之氣」之時,正是「四之氣」之期,療效無影響,正如顧植山教授指出:「用運氣方需對運氣情況綜合多因子進行分析,並結合具體氣象判斷,才能切中氣宜。」表明運氣方同樣也有隨證治之的必要。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