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配伍介紹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是一味常用的補益中藥,其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功能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可治療多種虛損之證。其配伍應用如下:

肺脾氣虛 中氣下陷

黃芪主入脾、肺二經,有補中益氣升陽之功,凡肺脾氣虛,食少便溏,咳嗽氣促,倦怠乏力,或氣不攝血,各種出血及崩漏,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等,均可選黃芪。若氣虛甚配人參、白朮以增強補氣效力;脾虛見食少便溏,除配黨參、白朮外,還常加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以健脾止瀉;如肺虛咳喘氣短,痰多稀白者,多與黨參、茯苓、陳皮同用,或配人參、五味子、紫菀以補氣斂肺,方如《永類鈐方》補肺湯;若氣虛不攝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常與人參、當歸、龍眼肉等同用以益氣攝血,方如《嚴氏濟生方》歸脾湯。

黃芪既善補氣,又長於升陽,故中氣下陷而致脫肛,子宮下垂等內臟下垂諸病,黃芪為必用之藥。臨床常與人參、白朮、升麻、柴胡等同用,以加強升提之力,方如《脾胃論》之補中益氣湯,現臨床以本方為基礎,加入大劑量枳殼,每獲良效。

衛虛自汗

黃芪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治體弱衛虛表不固而致自汗,與防風、白朮配用,補氣固表之功尤著,如《丹溪心法》玉屏風散;亦可與牡蠣、浮小麥等收斂止汗藥同用,以增強止汗的作用,如《局方》牡蠣散。至於氣虛陽弱而致虛汗不止者,可與附子、生薑同用,以補氣溫陽,固表止汗,如《嚴氏濟生方》芪附湯。對於陰虛盜汗者,本品亦可治之,需與生地、黃精等到滋陰降火藥同用,如《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

氣血不足之瘡癰

黃芪具有益氣升陽、托毒生肌之功,有「瘡家聖藥」之譽,故常用於瘡瘍屬氣血不足者。若日久膿成不潰,則與當歸、川芎、穿山甲、皂角剌等配用。以托毒排膿,方如《外科正宗》之透膿散;若瘡瘍潰久不收口者則與當歸、人參、肉桂、熟地、白朮等配用,以益氣養血,托毒生肌收口,如《局方》十全大補湯。如小兒痘瘡,氣虛塌陷,可與在人參、肉桂、炙甘草同用,以益氣透疹,如《博愛心鑒》之保元湯。

肢體麻木 半身不遂

黃芪補氣力強,氣盛才能血旺,故氣血虛弱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可用黃芪治之,如《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即以本品配桂枝、白芍、生薑、大棗,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痺;《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用本品配當歸、川芎、桃仁等,以治中風半身不遂;《百一選方》蠲痺湯以本品配羌活、防風、當歸等,治療肩臂風濕痺痛,兼見氣血不足者。

水腫

黃芪具有利水消腫之功,適用於脾虛失運,水濕停聚而致的肢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多與防風、白朮等同用,如《金匱要略》之防己黃芪湯,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