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與治療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於骨髓造血機能發生障礙所致。本病與祖國醫學"虛勞","亡血"這一類病相似。

一、臨床表現

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華,唇,舌,指(趾)甲色淡,或心悸氣短。至於瘀斑,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症狀,則呈週期性加劇。

二、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生是由脾腎先虛,復感毒邪(如外感,毒物或藥物中毒,放射性物質等)日久不愈,餘毒內伏,中傷臟腑,致精髓不足,血液生化功能發生障礙。

三、本病雖關鍵在於脾腎兩虛,但其病理變化常較複雜。

如以腎陰虛為主時,可以引起肝陰虛,肝陽偏亢,見頭昏眼花,煩躁,午後身熱,甚至高燒,衄血,便血,舌紅少苔,脈弦或細數等嚴重證候。若腎陰雖虛,而不引起肝陽偏亢時(或經治療肝火得到清降),脾腎陽虛的病情就顯露出來,因此腎陰陽俱虛與脾陽虛同時出現,症見潮熱盜汗,虛煩不眠,齒齦少許滲血,食入不化,腹脹便溏,腰脊痛,滑精等。也有以脾陽虛為主,而不見陰虛表現的,如心悸,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自汗便溏,腰痛陰冷等症。

四、辨證論治

對本病的治療應掌握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凡陰虛火旺,出血較多,表示病情嚴重,當用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方法治標。凡見脾腎陽虛,出血較少時,表示病情較緩,則採取溫補脾腎的方法治本。

五、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相當於急性型)

症狀:頭暈目眩,心悸不寧,煩躁不寐,口苦咽干,午後身熱,甚至高燒,鼻衄,齒衄,皮膚有瘀斑,便血,舌淡紅少苔,脈沉弦,或細數。

六、治法: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針灸選穴:背俞穴 大椎 肺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腎俞。

腹部穴:膻中 上脘 中脘 下脘 氣海 關元 血海 足三里 三陰交。

以上背部穴,不留針,腹部穴,留針30分鐘,手法"子午"法,每天針1次,10天1療程。夾脊穴可和背俞穴換著用。

方藥:犀角5克 生地50克 赤芍20克 丹皮15克。 水煎服,分兩天服。待血止後,可服三七,研末服1-3克。鞏固,按病情定療程。

七、預防:

預防任何有損害骨髓造血機能的藥物時,必須十分謹慎,根據病情如必須用時,要嚴密觀察血相的變化,特別是對這些藥物已經發生過發熱,藥疹,白血球減少等反應的病人,尤應嚴格掌握。

方藥:丹參100克 當歸100克 生白芍25克 共為細末,每服5克,一日三次。

八、綜述: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很嚴重的慢性病,如不及時治療,病久會轉急性,變化多,轉變快的一種血液病。對這種病,也不要太害怕,只要早期治療,不超六個月,治癒率達90%都會痊癒。在這種病的治療上,用針灸治療,見效快,療效好,自古治療,一針,二灸,三服藥的治療方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