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視角看皇甫謐故里拜祖

拜祖歸根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拜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傳播功能。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奠定了針灸學發展的基礎,拜謁皇甫謐,有助於固本清源,回歸針灸源頭;有助於提升認同,弘揚中醫文化,體現針灸原創優勢;通過人文教化,提升醫學道德價值認同;凝聚行業,提升針灸學人向心力,振奮中醫精神,促進針灸的全面發展。

皇甫謐撰寫的《針灸甲乙經》是中醫針灸學科開門立戶的傳世經典著作,為針灸學科門類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因此,皇甫謐被譽為針灸先祖。拜祖尋根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以增強對發源地人文代表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尊崇感。「中醫針灸」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後,開展祭拜針灸先祖活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本文試從文化的視角,探析皇甫謐故里拜祖對中醫針灸傳承發展的意義。

拜祖溯源歸根 提升文化認同

拜祖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信仰行為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構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因子。可以肯定的是,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正由初期的文化符號、文化資源,散發出強大的文化力量,對海內外華人加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在追溯中醫針灸歷史長河的源頭時,無論從歷史性,還是從傳承性而言,將皇甫謐尊為針灸先祖,已經達成業界的共識。拜祖歸根不是保守、倒退,在於固本清源。中國是針灸的故里,皇甫謐是針灸的代表,拜謁皇甫謐,是針灸源頭文化的神聖回歸。

中醫針灸作為一種古老醫術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實踐價值在與西方醫學的交融中,又不斷被重新發現和認識,充分顯示了文化的多元傳承是人類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基石與智慧源泉。隨著現代科技和醫學的普及,中醫針灸理論及其文化內涵卻被忽略和淡化,如針具的改良和電針技術的應用,淡化了傳統針刺法和手法,某些需長期實踐體驗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臨失傳的危險;針灸對外翻譯中如國際上針灸腧穴命名用代碼,失去了穴位名稱所包含的病因、功效及證治概念等。

開展各種形式的傳承與保護活動,有利於對古代文明傳承下來的思想和技術進行保護,鼓舞針灸傳承人的信心,加強傳承、應用和研究,使寶貴的有效經驗和方法被發掘和推廣,民眾對針灸的認知度會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對針灸的選擇和應用,既有助於傳統文化的現代還原展示(穴位名稱、特殊針刺技法的文化內涵等),也有助於針灸醫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

目前,全球有160多個國家在使用針灸,隨著中醫針灸對外交流,舉辦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有助於讓民眾知道中國是針灸的發源地,增強海外針灸學人對中醫針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作為現代針灸學人文化再認同的方式,為針灸發展模式提供多樣性參照,避免盲目追隨的西方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此外,通過拜祖活動開展針灸學術交流,增進國際間的合作。

針灸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是中國傳統醫藥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這也是它能夠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古今針灸名家之所以能成為不同時期針灸傳承的代表人物,也正是由於他們擁有紮實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基,從而對針灸理論有深刻的理解和對針灸技法的熟練掌握。而在現代西方科技知識教育背景下的很多人,因傳統文化知識的削弱,很難理解針灸的深刻內涵,因而影響中醫針灸文化的有效全面傳承。

由儒從醫、文仕通醫是古代中醫傳承中的特色之一。「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一方面形象地道出了具有傳統文化知識背景的人,相對比較容易學習中醫,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醫與傳統文化的密切關係。中醫的傳承與發展應該遵循其自身的特點,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不可忽視。開展皇甫謐故里拜祖活動,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傳播,而且有助於我們思考如何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培植中醫文化根基,加強文化建設,完整地繼承中醫針灸。

弘揚人文精神 發揮中醫優勢

從歷史上看,醫學是由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兩部分構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注重醫學所包含的人文文化屬性。

中醫是用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方法實現醫學科學的知識體系,以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中醫學反映了人體的客觀規律,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同時,中醫學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人文內容,人文因素是中醫理論的特色。科學精神賦予了科學以創新的生命,人文精神則賦予科學以創新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道德基礎。對中醫藥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人文內涵的認知與繼承,是推動中醫藥事業壯大發展的重要動力。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說:「科學為人文奠基,人文為科學導向,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科學人文合而不同互補互動,科學人文水乳交融,體現中醫學原創思惟、原創成就、原創優勢」。只有弘揚中醫的特色思維模式,借鑒現代自然科學的前沿知識、技術,以科學精神體現人文關懷,以科學研究推動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中醫藥學不斷進步,豐富生命科學內涵,才是中醫藥學現代化的正確途徑。

中醫針灸申遺成功,有助於傳統針灸的保護和傳承,使其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為中醫針灸在自我發展困局和西醫衝擊的處境下提供一個契機,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還需要針灸學人從科學和人文方面探討針灸的發展,不只重視其科學體系中的理論形態和技術形態,還更重視其科學體系中的精神形態和價值形態。皇甫謐故里拜祖活動的舉辦,有助於對中醫認知特點和中醫文化內涵的理解,弘揚中醫人文精神,體現針灸的原創優勢。

強化人文教化 不斷激勵後學

拜祖本身是一個對先人的尊崇悼念,就是追魂。「醫乃仁術」是中國傳統的精髓,本著「愛人之心」和「惻隱之情」對病人傾注關懷之情,仁愛之意,成為古代醫學家人文精神最本質的特點。醫學應該把科技和人文結合在一起,回到「醫乃仁術」的傳統上來。

祭拜皇甫謐,是對中醫針灸人文思想的尋根,是一種心理情結和激情的存在和躍動。舉辦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用多種形式展示、瞻仰皇甫謐的偉大歷史性貢獻,以傳承和弘揚他為救死扶傷而致力醫學的高尚醫德,他的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嚴肅認真、理論聯繫實際、敢於創新的治學作風,赤誠濟世、清廉正直的獻身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醫務工作者學習、借鑒和發揚。通過祭拜活動,「皇甫謐文化」將成為激勵針灸學人不斷創新發展的精神旗幟和針灸文化傳承發展的力量源泉。

拜祖這一文化傳統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傳播功能,是團結和聯繫的重要紐帶,提升中醫針灸學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醫針灸孕育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延綿數千年傳承至今,不僅是一種保健和治病的實踐技術,而且是人類有關生命與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已成為我國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標誌之一。祭拜皇甫謐,不是把皇甫謐當成神靈來祭拜,而是在一種肅穆的氣氛中追思我們的先輩如何創造文明以維護健康;祭拜皇甫謐,不僅要學習他的治學精神和高尚醫德,學習和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和診治經驗,弘揚「大醫精誠」以「救死扶傷」;祭拜皇甫謐,更重要的是拜祖以歸根,固本以清源,提升文化和學科認同,發揮中醫針灸的優勢,促進中醫事業發展,為人民大眾的健康貢獻力量。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