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發展的利與弊

陰陽和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概括了古人對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為原始的樸素唯物觀與歸納辨證法。陰陽學說認為,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2千年前,中國古代醫家借用哲學中的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醫學的一些現象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醫陰陽與五行理論,陰陽與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筆者下面就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發展的利與弊做一簡要分析,以期拋磚引玉,促進中醫基礎理論的探索與發展。

一、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中醫學界常常提「取類比象」,而研究古代哲學的學者往往說「取象比類」,「取類比象」 與「取象比類」是一個概念的兩種表述呢?還是有關聯的兩個概念呢?我個人認為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的形成採用了取象比類的方法,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屬於取類比象。《系辭傳》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五行、陰陽理論都是古人觀察物象進行歸納比類形成的。比如,經過「觀物取象」與「歸納比類」,把宇宙的所有物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類,便形成了五行學說的雛形,再加五行生剋等演繹,逐步形成完整的五行學說,是 「取象比類」。而中醫學借用五行理論的基本原理對五臟、五腑(無三焦)、五味、五官、五色、五體、五輸穴等生理病理藥理進行闡釋,是 「取類比象」。所以說,「取象比類」 就是把自然界中相關聯的事物都盡量多的羅列出來,然後通過各種分析研究方法來找出他們之間的共性,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是從目到綱,從子系到母系,屬於歸納推理。「取類比象」是通過這些已知的共性來推演出其他未知事物的性質,是從「形而上」到「形而下」,是從綱到目,從母系到子系,屬於分解推理。

除陰陽五行理論外,中醫藥學還廣泛應用了類比推定方法,比如,由於花朵多生於植物的頂端,所以它的藥用功能是多治頭部疾病,故有「諸花皆升」之說;籐類植物,因其枝幹運送水分營養的功能強大,故能治療肢體、關節疾病。

2千年前,無論是東方醫學,還是西方醫學,受到當時歷史比較落後的科技水平的制約,以當時粗淺的解剖與生理病理知識是不可能構建像現代西醫那樣比較精細比較科學的醫學體系的。(當然,再過2千年看現在的西醫也是不夠科學的,科學是螺旋式遞進發展的。)古人在生活與醫療實踐中獲得了大量的碎片化的醫藥知識,急需一根線一以貫之,那麼哲學中的陰陽五行理論正好充當了這根線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陰陽五行理論,中醫理論就會像一盤散沙無法聚攏,所以說,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2、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初期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醫學很自然地將五臟與哲學中的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中醫五行理論的核心,然後,有了五腑、五體、五官、五華、五色、五音、五味 、五輸穴等配套理論。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幾乎涉足了中醫藥學的所有領域,對中醫藥學的初期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屬於類比推理的理論範疇,從邏輯學上來說,類比推理這個方法得出的經驗結論有時候靠譜,有時候不靠譜,那麼,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指導臨床實踐是否靠譜呢?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不僅蘊含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同時因為中醫十分注重從臨床中來,再到臨床中去,所以,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在中醫臨床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進化的,指導經驗豐富的中醫師的臨床實踐時,大多數是比較靠譜的。

二、陰陽五行理論日益成為當代中醫學發展的巨大阻力。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歷史條件下,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且,從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人體生理病理等確實存在與中醫陰陽理論相符的「陰陽」現象:交感神經興奮則心跳加快而表現速脈、副交感神經興奮則心跳減慢而表現緩脈,則二者可分別隸屬於陽和陰;瀰漫性血管內凝固時體內的凝血系統與纖溶系統也可分別屬於陰陽。而大腦皮質經常處於興奮與抑制的兩種不同狀態,興奮屬陽,抑制屬陰,當二者事物正常交替平衡時,則出現失眠,焦慮煩躁等現象,這與中醫理論中水火不交,或心腎不交是相同的。cGMP和cAMP在生理上有拮抗作用。如肝細胞中,cAMP↑,促進糖原分解,cGMP則促進糖原合成;平滑肌中,cAMP↑導致細胞鬆弛,cGMP↑,細胞收縮。cAMP對細胞增殖起負調控作用,cGMP對細胞增殖起正調控作用。 老子說,「有生於無」(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是由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產生或組成的),這是睿智的領悟,它可以指引後人不斷深入地向微觀世界進發,但永遠不能替代人類探索微觀(分子、原子、夸克及夸克層級以下)世界的具體努力。同理,陰陽學說可以指引或啟發中醫的研究,而不能替代醫學的具體研究。

陰陽學說與矛盾論都具有辯證法思想,陰陽與矛盾代表事物的正反兩面。但矛盾無屬性,普遍地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陰陽具有屬性,應該說,陰陽是矛盾的子系;母系的外延大,子系的外延小,屬於子系的就一定屬於母系,屬於母系的,不一定屬於子系,所以,陰陽不是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 左與右是一對矛盾,左與右能分陰陽呢?左具有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等屬於陽的特性嗎?右有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屬於陰的特性嗎?左與右不具有陰陽屬性,因而不能分陰陽。所以,中醫界普遍認為陰陽無處不在是錯誤的,而且,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比如,傳統認為,左為陽右為陰;但張景岳著《質疑錄》明確提出:「左腎主真陰,右腎主真陽。」 著《景岳全書》說「左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陰不足,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經血自充。」「右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陽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可見,古人對到底是「左為陽右為陰」還是「左為陽右為陰」並沒有定論;而且,假如說「左肺為陽右肺為陰」,那麼,左肺的左半邊為是否陽,左肺的右半邊是否為陰呢?以此類推,就會產生十分荒謬的結論。所以,無論是「左腎主真陰」,還是「右腎主真陰」,抑或是左腎與右腎不分陰陽,不能憑陰陽學說的推理下結論,只能靠具體的研究來得出結論。

中醫陰陽理論採用的是類比推理邏輯,其推理結論往往是或然正確,不是必然正確;所以,只有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應用時才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有時也易出錯,至於無臨床經驗中醫學徒則更難把握。現在的中醫院校教材中的中醫陰陽理論與古代相比,無多大的發展變化,中醫陰陽理論是中醫基礎理論,涉及中醫的各個領域,以類別推理為基礎的中醫陰陽理論,無疑對現代中醫的發展會起到巨大的阻礙作用。

中國古人將世界本源歸為5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表明當時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提出五行生剋關係,表明五行學說進入具有辯證思維的哲學範疇。大自然確實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人體內也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但相生相剋的關係只是偶爾會按五行生剋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發生,更多的相生相剋的現象不是按五行生剋的規律發生的,所以,五行學說存在明顯的先天不足。將五行學說引入中醫學,把五臟、五腑、五官、五華、五色、五音、五味 、五輸穴等強行套用五行生剋規律,必然與人體的生理病理及藥理規律不符。基於五行學說存在巨大局限性,如今還將它納入教材向學生講授,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是對中醫發展的不負責任,是對科學的不尊重。

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西醫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迅速,已進入分子、基因水平,中醫也應與時俱進,陰陽五行理論不能適應現代中醫發展的需要,其先天不足的弊端顯露無疑,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日益成為當代中醫發展的阻礙。(程鐵兵)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