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中醫治療

不寐,中醫病名。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

名詞解釋

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

歷史沿革

1、不寐在《內經》稱為「不得臥」、「目不瞑」。

2、《素問·逆調論》記載有「胃不和則臥不安。」

3、《傷寒論》及《金匱要略》認為其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類,提出「虛勞虛煩不得眠」的論述。

4、《景岳全書》中將不寐病機概括為有邪、無邪兩種類型。

5、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約有五:一曰氣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6、戴元禮《證治要訣》又提出「年高人陽衰不寐」之論。

不寐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貧血、動脈粥樣硬化症等以不寐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可參考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

1、情志失常

喜怒哀樂等情志過極均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不寐病證。 或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擾動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無度,心神激動,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驚恐,導致心虛膽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氣失和,可致失眠。此外,濃茶、咖啡、酒之類飲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勞逸失調

勞倦太過則傷脾,過逸少動亦致脾虛氣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無源,不能上奉於心,而致心神失養而失眠。或因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心傷則陰血暗耗,神不守舍;脾傷則食少,納呆,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心失所養,而致心神不安。

4、病後體虛

久病血虛,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亦可因年邁體虛,陰陽虧虛而致不寐。

5、病機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有關。基本病機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於陰。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面,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心神不安為實;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腎不交,心神失養為虛,但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6、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後不寐,連續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

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症。

3、本病證常有飲食不節,情志失常,勞倦、思慮過度,病後,體虛等病史。

病證鑒別

不寐應與一時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鑒別。不寐是以單純性的失眠為症狀,表現為持續的。嚴重的睡眠困難。若因一時性情志影響或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暫時性失眠不屬病態。至於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屬於生理狀態。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則應以祛除有關病因為主。

相關檢查

臨床可檢查多導睡眠圖:1.測定其平均睡眠潛伏時間延長;2.測定實際睡眠時間減少;3.測定覺醒時間增多。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首分虛實。虛證,多屬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臨床特點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實證為邪熱擾心,臨床特點為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於心神的失養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與肝膽脾胃腎相關。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為肝火內擾;脘悶苔膩而不寐,多為胃腑宿食,痰熱內盛;心煩心悸,頭暈健忘而不寐,多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屬脾虛不運,心神失養;心煩不寐,觸事易驚,多屬心膽氣虛等。

治療原則:

治療當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實證瀉其有餘,如疏肝瀉火,清化痰熱,消導和中;虛證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在瀉實補虛的基礎上安神定志,如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

證治分類

1、肝火擾心

症狀:不寐多夢,甚則徹夜不眠,急躁易怒,伴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乾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治法:疏肝瀉火,鎮心安神。

方藥:清肝安神湯。

常用藥:龍膽草12克,黃芩12克,茵陳15克,虎杖15克,連翹15克,梔子12克,澤瀉12克,車前子12克,當歸12克,生地20克,柴胡12克,甘草6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靈磁石30克,水煎服。瀉肝丸、珍珠丸口服。

2、痰熱擾心

症狀:心煩不寐,胸悶脘痞,泛惡噯氣,伴口苦,頭重,目眩,舌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化痰熱,和中安神。

方藥:化痰安神湯。

常用藥:半夏12克,陳皮12克,瓜蔞15克,膽南星12克,天竺黃12克,茯苓12克,枳實10克,黃連6克,竹茹12克,龍骨30克,珍珠母30克,代赭石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蛇膽丸、安神丸口服。

3、心脾兩虛

症狀:不易入睡,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頭暈目眩,四肢倦怠,腹脹便溏,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方藥:雙補安神湯。

常用藥:黨參30克,白朮12克,黃芪20克,靈芝12克,甘草6克,當歸12克,遠志12克,酸棗仁30克,茯神12克,龍眼肉15克,山萸肉15克,遠志12克,夜交籐20克,合歡花12克,木香10克,水煎服。參茯丸、歸脾丸口服。

4、心腎不交

症狀:心煩不寐,入睡困難,心悸多夢,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少津,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方藥:滋陰安神湯。

常用藥:熟地黃20克,山萸肉15克,龍眼肉15克,五味子15克,當歸12克,芍葯12克,山藥20克,澤瀉12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黃連6克,肉桂3克,烏梅10克,珍珠母30克,龜板10克,鱉甲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知柏丸、甜夢丸口服。

5、心膽氣虛

症狀:虛煩不寐,觸事易驚,終日惕惕,膽怯心悸,伴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

治法: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方藥:定志安神湯。

常用藥:人參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夜交籐30克,合歡花12克,黃芪30克,遠志12克,龍骨30克,珍珠母30克,紫石英20克,石菖蒲12克,川芎12克,酸棗仁30克,知母12克,元參12克,琥珀5克,水煎服。珠珀丸、猴棗丸口服。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