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白朮

白朮,苦,溫,色黃,為脾家之要藥,能健脾化濕,固表。《名醫別錄》認為白朮能「利腰臍間血」,「利腰臍間血」可理解為健脾祛濕,濕去則血自行。

《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白朮為中焦的要藥,能夠健脾除濕,濕氣去,則脾氣自升,清陽上達於肺,而致上焦出氣如霧,熏膚,充身,澤毛,氤氳於全身。氣行則津液自布,若不行則滯留某處,水液阻滯則血道不通,正如《金匱要略》中言:「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

《金匱要略》中有一方為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治療寒濕引起的水腫,其臨床表現為「身體重,腰中冷,如生水中,形如水狀……腹重如帶五千錢」。用甘草、乾薑以溫中,茯苓、白朮健脾化濕,以達燠土以制水之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寒濕帶下、妊娠水腫、腰椎間不利皆可達到理想效果。帶脈循行於腰腹,高低與第十四椎相平,圍身體一周,總束諸脈;帶脈不引,宗筋不用。因此白朮又是婦科常用藥。《本經疏證》認為「水阻於腰臍間,妊娠至五六月時,多有子腫之證,白朮是必用之劑」。《傅青主女科》中也常常用白朮治療帶下、浮腫之類,方用補中益氣加減,取健脾升陽除濕之效。因此,筆者認為在治療腰痛時不可一想便是腎虛,對於腰部不利,或水腫,或冷,或下肢不適,結合辨證屬中焦的,不妨用用白朮。

《劉渡舟驗案精選》中有一案例值得一提。遲某,男,50歲。其病為腰腿、兩足酸痛,惡寒怕冷,行路則覺兩腿發沉,切其脈沉緩無力,視其舌碩大,苔白滑,沉為陰脈,屬少陰陽氣虛也,緩為濕脈,屬太陰脾陽不振也。處方:茯苓30克,白朮15克,乾薑14克,炙甘草10克。服12劑,則兩足變熱,惡寒怕冷與行路酸沉、疼痛之證皆愈。

此例辨為腎著病,所以採用溫脾陽以治水的方法。劉渡舟是傷寒大家,辨證用藥準確著實令人敬佩。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