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曲解陰陽的對立統一

近讀6月22日《中國中醫藥報》馬予良、石玉山先生所作《陰陽理論不是「對立統一理論」》(以下簡稱為馬文)一文,對其觀點不能苟同。陰陽學說作為中醫學基礎理論,其「對立統一」之基本內容早已為廣大中醫界同仁所共識,筆者認為,對中醫陰陽理論的認識,應重感悟,應動態、全面地看待陰陽學說。

應動態地看待陰陽學說

陰陽是一種哲學概念,是古代用以認識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陰陽之名最早見於《易經》,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即道路、道理之意,也可以稱之為法則或規律。故古人云:「立天之道,曰陰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換言之,也即說陰陽是自然界中事物變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變化均可以用陰陽加以概括。故陰陽只是一種理論工具而已,故《內經》云:「陰陽者有名而無形。」又云:「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陰陽有名無形說明了陰陽本身並不是指任何固定事物。

陰陽是一對相互對立統一的概念

陰陽概念的形成是人們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的體驗得來的。所謂:「仰觀天,俯察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其理論有著牢固的實踐基礎。對中醫陰陽理論的學習,應重感悟,轉換思維,不可鑽牛角尖,認死理。應動態地看待陰陽學說。陰陽學說也絕非能用一種季節病,一片樹葉之上下而能說明的。

陰陽對立說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但萬事萬物的對立僅是相對而言。沒有天就無所謂地,沒有白天何論黑夜,沒有男何謂女,故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二個方面加以總結歸納,然其相互為本、互相依存不可分開,陰陽兩者,任何一方均不能離開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如果陰陽分離,那麼一切事物運動也隨之停止。因此,陰陽是相互對立統一的。

馬文割裂陰陽對立統一理論,只是靜止片面地看待事物的陰陽兩面,忽視了陰陽的動態變化,及人與自然界「天人合一」的理論,故而得出「秋冬寒為陰之環境之陰可『侵傷』人體之陽,人體之陽絕無可能『侵傷』環境之陰」,而「秋冬寒為陰之環境之陰與人體之陽,此一對陰陽不在同一個統一體中」的結論。豈不知「人與天地相應」,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時之變化,即所謂「四時陰陽」。善於養生者要使人體中的陰陽與四時陰陽變化相適應,《素問·四氣調神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整體觀念是中醫的特點,若靜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就會曲解中醫理論。

《傷寒論》《溫病條辨》絕非秋冬寒

與春夏熱傷陽傷陰所能概括

馬文云:「一部《傷寒論》講的是秋冬寒為陰之環境之陰與人體之陽的『侵傷』與『被侵傷』道理」,而「《溫病條辨》講的是春夏熱為陽之環境之陽與人體之陰的『侵傷』與『被侵傷』道理。」此論筆者不敢苟同,《傷寒論》、《溫病條辨》作為中醫經典有著牢固的臨床實用價值,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傷寒溫病並非季節性時病,患傷寒溫病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古人云:「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傷寒論》是論述外感熱性病之專著,其以六經辨證為綱,以六經傳變展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闡述三陽經、三陰經的病情傳變規律,辨證立法,為中醫臨床辨證施治之楷模。而溫病學,倡導衛氣營血傳變、三焦辨證,為治療溫熱病提供了良好的臨床指導。《傷寒論》、《溫病條辨》絕非秋冬寒與春夏熱,傷陽傷陰能說明、概括的。

中醫學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作為中醫的重要基礎理論、重要辨證綱領,我們一定要全面地認識,方可使中醫學能很好地發揚光大。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