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關節炎的中醫治療

關節炎系指環杓關節和環甲關節炎症。多因風濕病、類風濕病、病毒感染性關節炎、喉內及喉外傷皆可引起一側或雙側喉關節炎。一般喉關節炎患者多以咽喉痛、聲嘶就診,臨床上易與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相混淆,甚易誤診,延誤治療。

症狀體征

急性發作期與風濕性關節炎相似。常有咽喉異物感和喉痛,吞嚥和說話時咽痛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因環杓關節司聲門開閉,環甲關節是調節聲門緊張度,此兩關節炎症,常發生聲嘶。

臨床表現

1、急性期:常見聲嘶和喉痛,早期在吞嚥和發生時喉部異物感,以後喉痛可逐漸加重,並常向耳部放射。聲嘶及呼吸困難視炎症紅腫程度和聲帶固定的位置而定。聲帶固定於外展位可出現聲嘶或失聲,紅腫較劇或聲帶固定於內收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喘鳴。原發病的症狀,如伴有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等。喉鏡檢查可見杓狀軟骨處粘膜充血、腫脹,可累及杓間區、杓會厭襞的後段及室帶,聲帶多正常。聲帶可固定於內收或外展位。在喉結兩側或一側甲狀軟骨後緣中央或環狀軟骨喉部有壓痛。

2、慢性期:或稱僵直期。多見於反覆急性發作後,一次急性發作也可轉為慢性。其症狀決定於關節固定的位置,可出現聲嘶或呼吸困難,喉部症狀多不明顯。若為一側病變,患側聲帶較健側高,發聲時健側杓狀軟骨可接近患側杓狀軟骨。有時可見環杓關節區粘膜增厚、潰瘍,形成肉芽疤痕等。

疾病病因

風濕病、類風濕病、痛風、感染性關節炎、喉內及喉外傷,皆可引起一側或雙側喉關節炎

診斷檢查

環杓關節炎示杓部輕度充血、微腫,聲帶閉合或外展活動略受限制。用探針壓杓部可致劇痛。若關節炎較重,環杓關節固定聲帶居於旁中位或中間位。環甲關節炎者,發聲時聲帶鬆弛無力。如炎症僅限於一側,可見聲門偏斜,雙側環甲關節活動障礙,聲門裂隙呈梭形。此外還有血象改變,血沉可正常,類風濕因子試驗常陽性,頸部可有壓痛。診斷應與聲帶癱瘓相鑒別,用探針觸杓部時,環杓關節炎常不活動。

凡疑有喉關節炎者均應作喉鏡檢查、頸部觸診,必要時還要行實驗室檢查。環杓關節炎時,喉鏡下可見患側的杓區粘膜腫脹、充血,間接喉鏡下,行杓區觸診時患側杓區會有明顯觸痛。患側聲帶運動受限,嚴重者環杓關節固定,因而患側聲帶也固定不動。

環甲關節炎時,喉鏡下可見患側聲帶鬆弛,如為一側病變可出現聲門偏斜,雙側環甲關節炎引起關節活動障礙,則雙側聲帶鬆弛,聲門閉合時有稜形裂隙。頸部觸診時患側環甲關節部位有觸痛。

發作期應禁止用聲。用水楊酸制劑止痛,局部頸外側以2%水楊酸鈉電離子透入。因炎症引起者可用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治療。若兩側聲帶固定,可在間接喉鏡下撥動杓狀軟骨,亦可行杓狀軟骨移位術。環甲關節炎可行推拿環甲關節的方法。

急性喉關節炎屬中醫「急喉暗」範疇,常繼發於急性鼻炎、鼻竇炎、急性咽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單獨發生。若發生於兒童病情較為嚴重,主要症狀為咳嗽、多痰、咽喉乾燥、刺癢、異物感。個別患者可見發熱、畏寒等。喉部腫脹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但成人極為少見。

中醫辯證治療急性喉關節炎

一、風寒襲喉證

起病急,卒感聲音不揚或嘶啞,喉部微痛不適,咳嗽,咽喉部充血,聲帶淡紅微腫,伴發熱惡寒,鼻塞涕清;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則疏風散寒,宣肺開音。

方用疏風利咽湯:麻黃10克,桂枝12克,羌活15克,獨活12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蘇梗12克,辛夷12克,荊芥15克,防風10克,殭蠶12克,薄荷12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杏仁12克,白前12克,炙紫苑12克,川芎12克,寄生20克,水煎服。荊防丸、柴胡丸口服。

二、風熱犯喉證

聲音嘶啞或失音,喉部灼熱干痛,咽喉部腫脹,聲帶色紅伴發熱、惡寒,痰黃稠;全身關節疼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宣肺開音。

方用清熱利咽湯:雙花30克,連翹30克,菊花12克,桑葉12克,黃芩12克,桔梗12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射干12克,山豆根12克,木蝴蝶12克,馬勃12克,牛蒡子10克,桑白皮15克,黃芩15克,玄參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12克,胖大海15克,浙貝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三、肺胃熱盛證

聲音嘶啞明顯,頭痛劇烈,吞嚥困難,咽喉鮮紅疼痛,聲帶紅且布有黃濁分泌物,伴壯熱口渴,煩躁不安,口臭,便秘;全身關節疼痛,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則清洩肺胃,解毒利咽消腫。

方用清咽解毒湯:石膏30克,滑石20克,黃連12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連翹30克,梔子12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牛蒡子12克,薄荷12克,玄參12克,大黃6克,蟬衣15克,木蝴蝶20克,胖大海10克,殭蠶12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清胃丸、蓮芝丸口服。

慢性喉關節炎,多因喉炎急性期不能及時合理治癒或過用抗生素、大輸液等苦寒之品致使寒凝血瘀、氣機淤滯,邪熱久羈咽喉處,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淤積所致,由於對機體影響不大,患者多不能積極治療。但喉部的腫大會使其正常功能不能較好地發揮,常會導致患者御邪抗寒能力減弱而反覆感冒發熱,且感冒後常不會速愈。臨床治療當清熱解毒利濕,溫陽化痰、軟堅散結。

化瘀利咽湯:桃仁12克,紅花12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澤蘭12克,三稜12克,土茯苓15克,桔梗15克,半夏12克,天竺黃12克,殭蠶12克,浙貝母15克,益智仁12克,乾薑12克,附子10克,桂枝12克,金果欖10克,絞股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珍珠丸、猴棗丸口服。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