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服藥方法

中醫療效是歷代醫家討論研究的首要問題。藥物組方的配伍和用量固然重要,但是服藥方法也在中藥取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服藥時間。適時服藥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方面,具體服藥時間應根據胃腸的狀況、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來定。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腸均無食物,此時服藥避免與食物相混合,能迅速進入腸中充分發揮藥效,故驅蟲藥、攻峻逐水藥、攻積導滯藥宜空腹服。

飯前服:飯前胃中空虛,藥物可避免與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腸中,充分發揮藥效。滋補藥宜飯前服。

飯後服:飯後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減少對胃的刺激,故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抗風濕藥宜飯後服;消食藥亦宜飯後及時服用,以利充分發揮藥效。一般藥物,無論飯前或飯後服,都應與進食間隔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藥效的發揮。

睡前服:如安神藥宜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藥;緩下藥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澀精止遺藥也應晚間服一次藥。

定時服:截瘧藥應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藥。

不拘時服:急性病則不拘時服。

服藥多少及次數。一般疾病服藥,多採用每日1劑,每劑分早晚2服或早中晚3服,每服藥液量大約為200~250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1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有利於頓挫病勢。

應用藥力較強的發汗藥、瀉下藥時,服藥應適可而止,以得汗、得下為度,不必盡劑,以免汗、下太過,損傷正氣。嘔吐病人服藥宜小量頻服。

服藥有冷熱。如治寒證用熱藥,宜於熱服。特別是辛溫發汗解表藥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不僅藥宜熱服,服藥後還需溫覆取汗。治熱病所用寒藥,如熱在胃腸,冷飲者可涼服;如熱在其他臟腑,不欲冷飲者,寒藥仍以溫服為宜。另外,用從治法時,也有熱藥涼服或涼藥熱服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