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輔周暑濕夾食醫案

趙XX,女,8個月,初診日期:1964年7月27日,3天來發熱,以下午為高,發熱以頭部及軀幹為顯,而四肢發冷,今晨起床時體溫38.4℃(腋表),現39.7℃,鼻有少量清涕,咳嗽有痰,痰聲漉漉,食慾減退,大便一天二~三次,稍溏而有奶瓣樣不消化物,無膿血及粘液,不思飲,喝水則噁心嘔吐,小便黃,曾請西醫診治,未找出發熱原因,給予阿司匹林內服,開始藥後有汗,以後再服無汗,並用過土黴素等抗菌素內服。西醫檢查無異常所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12,000/立方毫米,分類:中性72%,淋巴28%,大便常規:有不消化物,無其他發現。胸透:心肺無異常。中醫辨證:唇淡,指紋青,脈沉數,舌質正紅,薄白苔,由傷暑濕冒風,夾腸胃食滯,以致肺胃不和,治宜祛暑風、調肺胃,苦辛化濕法。

處方:

藿香一錢 香薷一錢 杏仁一錢(去皮) 陳皮五分 法半夏一錢 厚樸八分 炒蘇子一錢 前胡五分 六一散三錢(布包) 生薑二片 服一劑。

7月28日二診:藥後得汗出,身熱見退,噁心嘔吐已止,咽間痰聲減,大便稍溏,有奶瓣,食慾仍差,小便稍黃,指紋青已退,脈沉微數,舌質正常,苔退,外感已解,痰濕未盡,治宜溫化。原方去香薷、六一散,加炒麥芽一錢,扁豆衣一錢,服一劑。

7月29日三診:昨天中午復受涼風,而下午又發熱至39.7℃,無汗,晚間服昨天的湯藥後,略有微汗,大便仍每日二~三次較溏,有奶瓣,小便黃,咽間尚有痰聲,微咳嗽,心肺及腹部檢查無異常發現,指紋又青,脈仍數,舌質正紅、苔薄白膩,由肺胃未和,痰濕未盡,復感涼風,仍宜表裡兩解,辛通為治。

處方:

香薷一錢 藿香一錢 杏仁一錢(去皮) 厚樸八分 法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 扁豆衣一錢 茵陳一錢 炒麥芽一錢 六一散三錢(布包) 通草五分 生薑二片 一劑。

7月31日四診:藥後今晨已退熱,渴而思飲,食慾稍差,二便同上,腹微滿,面青白,脈沉滑,舌質正紅,中心苔穢膩,復感之風邪雖解,而濕熱未盡,宜清利濕熱,調和肺胃為治。

處方:

茯苓一錢 法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 焦山楂一錢 炒麥芽一錢 炒神曲一錢 炒萊菔子一錢 茵陳一錢 苡仁二錢 扁豆衣二錢 荷葉一錢 厚樸八分 服一劑。

8月1日五診:藥後汗透出,熱退淨,咳嗽止,稍有痰聲,大便尚微溏而有泡沫,每日一~二次,食慾轉佳,思飲,小便正常,脈沉微滑,舌正苔退,宜健脾化痰濕,以善其後。

處方:

白朮五分 茯苓一錢 法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 苡仁三錢 厚樸五分 炒麥芽一錢 茵陳一錢 扁豆衣二錢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二劑後諸症均消失,一切正常而愈。

按:患兒發熱三天,檢查未發現異常,用西藥發汗退熱及抗菌素等藥物。時值大暑,由暑濕內伏,外感涼風,營衛阻滯,濕邪化熱,故高熱肢涼,加之腸胃食滯,痰濕內阻,致肺失肅降,而痰鳴咽間。根據中醫辨證,用去暑利濕兼調肺胃之苦辛微溫法,高熱見退,後因復受涼風,營衛鬱閉,以致再度發熱,繼用上法治療,營衛宣通,汗出熱退,繼以清利濕熱,健脾化痰以善其後而愈。由此可見,祖國醫學重在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綜合病之因素與兼夾證而施治,是符合客觀的。蒲老常說:「治急性病,重在掌握季節之常變,辨別主次用藥, 這是十分重要的」。此例若不辨病因及兼夾,徒用汗法強發其汗,或用辛涼苦寒強清其熱,胃陽受傷,暑濕難解,稚兒脆弱之體,則易發生他變。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