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濕熱痢疾;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作羹。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注意

腸胃虛寒者慎服。

附方

1治一切癰疽:春夏用莖,冬月用子,就於根側導取,搗爛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錄》)2治數種疔瘡:馬蹄草、大青葉、臭紫草各等分。擂爛,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溫服。(《經驗良方》)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消渴,熱痺。

2.陶弘景:補,下氣,雜鱧魚作羹,亦逐水。

3.《唐本草》:久食大宜人,合鮒魚為清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

4.孟詵:和鯽魚作羹,下氣止嘔。少食補大小腸虛氣。

5.《日華子本草》: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藥毒。

6.《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痰。

7.《本草再新》:療百毒,清諸瘡。

8.《本草匯言》:蓴菜,涼胃療疽,散熱痺之藥也。此草性冷而滑,和薑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

9.《本經逢原》:蓴性味滑,常食發氣,令關節急,患痔漏、腳氣、積聚,皆不可食,為其寒滑傷津也。《千金方》治熱瀉嘔逆漏氣,澤瀉湯、麥門冬湯並用之,取其清胃脘之熱逆也。

摘錄

《中華本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