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藥之烏梅藥用

烏梅味酸澀,性溫,屬補益藥範疇。有酸澀收斂、生津止渴、驅蛔止痛功能,下面就烏梅作為補益藥的功效做詳細介紹。

1、酸澀收斂:常用於止瀉、止血、止痢,並有斂肺止咳的作用。對脾虛久瀉,大腸滑洩不止,甚至脫肛不收,可用本烏梅酸澀固腸以止瀉。常配合黨參,蒼朮,白朮,茯苓,山藥、木香,訶子、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對大便下血、月經過多等,也可用烏梅酸澀止血,常配合地榆炭、槐花炭、黃芩炭、艾炭,阿膠等同用。對於久痢不止,常以烏梅配黃連,木香、赤石脂,禹餘糧,白芍、煨葛根、訶子、炮姜等同用。對久咳傷肺,肺氣浮散而乾咳久久難愈之症,可用本品收斂肺氣以治咳。常配合百合,五味子、紫菀,訶子肉等同用。

2、生津止渴:對消渴、煩熱口渴等症,常配合麥冬,石斛、沙參,玉竹,花粉等同用,也可以單味煎湯服。近些年來治療糖尿病、尿崩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出現口渴甚者,用六味地黃湯(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隨症加減,同時配入烏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取得良好效果。

3、驅蛔止痛:烏梅有驅蛔蟲的作用。前人治蛔常把酸,苦、辛、熱的藥同用,認為蛔蟲見酸則軟。一般常配合川椒、吳茱萸、乾薑,使君子、生大黃,黃連等同用,常用的藥方如「烏梅丸」(烏梅、細辛,桂枝、黨參、附子、黃柏,黃連、乾薑、川椒、當歸)、安蛔湯(黨參,白朮,茯苓、炮姜,川椒、烏梅)等。烏梅還有止蟲痛的作用。

生津止渴、澀腸、斂肺時,去核生用。止血時炒炭用。另外,烏梅還有軟堅消胬肉治雞眼等作用。用烏梅一兩,鹽水浸泡24小時,去核,加醋適量,研磨成軟膏,敷於雞眼、胼胝上,外用橡皮膏貼之,數日可掉。夏日煎烏梅湯飲用,可生津清熱消暑解渴。

山查、烏梅均味酸,但山查不澀不收,而能消積破氣,烏梅則酸澀收斂,而能斂肺澀腸。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錢半。特別需要時,也可用到二至三錢。

諸證尚有實邪者忌用。病情須用發散者忌用。

據近代研究,烏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多種腸道致病菌、結核菌及皮膚真菌有抗菌作用。用於治療腸炎,菌痢等有效。有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對治療膽道蛔蟲、瘧疾、鉤蟲病有效。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