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瓟

【出處】《黑龍江中藥》

【拼音名】Chi Pao

【別名】氣包(《東北藥植志》),赤包、山屎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赤瓟的果實。果實成熟後連柄摘下,防止果實破裂,用線將果柄串起,掛於日光下或通風處曬乾為止。置通風乾燥處,防止潮濕霉爛及蟲蛀。

【原形態】多年生蔓性草本。莖被長毛,少分枝;捲鬚單一。葉互生;廣卵狀心臟形,長5~10厘米,寬4~9厘米,先端尖,邊緣微鋸齒緣;兩面均被毛茸;有葉柄。花腋生,單一,雌雄異株;雄花的花梗短而細,雌花的花梗長而粗;萼短鍾形,裂片5,線狀披針形,反折;花冠黃色,鍾形,5深裂,花瓣狹卵形,被短毛,長2.5厘米左右;雄花的雄蕊S枚,不育雄蕊線形,花絲有毛;雌花有短的退化雄蕊,子房下位,長圓形,被長柔毛,具3叉狀腎形柱頭。瓠果長卵形或廣橢圓形,長4~5厘米,寬2.5厘米,紅色或綠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或房屋附近。分佈東北華北等地。

【性狀】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常壓扁,長紂3~5厘米,直徑約1.5~3厘米。橙黃色、橙紅色、紅色至紅棕色。表面皺縮,有極稀的白色茸毛及縱溝墳,頂端有殘留柱基,基部有細而彎曲的果柄。果皮厚1毫米左右,內表面粘連多數黃色長圓形的小顆粒,系不發育的種子,中心有多數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熱種子,新鮮時質軟而粘。氣特異。味甜。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酸苦,平。

【功能主治】

降逆,理濕,和瘀。治黃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傷。

1《東北藥植志》:順氣,調氣。

2《黑龍江中藥》:治扭腰岔氣,胸脅疼痛。

3《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痰,止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研末服。

【附方】

1治反胃吐酸、吐食:赤包一至三錢(干品),研末沖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肺結核咳嗽、吐血,黃疸,痢疾便血:赤包(干品)一至三錢,研末沖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