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草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Chǐ Ye Cǎo

【別名】療齒草(《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齒葉草的全草。夏、秋開花時采收,陰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全株密生伏毛。葉對生,無柄,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邊緣有疏鋸齒,稀近全緣。花在枝梢腋生呈總狀;萼管狀或鍾狀,4裂;花冠紫紅色或污粉紅色,筒狀,盔瓣凹陷,頂部全緣或微缺,下唇近等長,3裂;雄蕊4,2長2短,藏於盔瓣下。蒴果長橢圓形或長卵形,壓扁,有毛。種子多數,下垂,有縱槽。

【生境分佈】生於草原、沙質地、河岸、山陰坡草地等處。分佈我國東北部至西北部。

【化學成份】全草含桃葉珊瑚甙、齒葉草甙。還含生物鹼。

【性味】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涼血止痛。治熱性傳染病,肝膽瘀熱,瘀血作痛。

【附方】

1治肝火頭痛,脅痛:齒葉草一錢,煎湯,每日三次服。

2治肝膽瘀熱:齒葉草、當藥、胡連、梔子各五錢,煎湯服,每日三次。(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