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茴香根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Honɡ Hui Xiānɡ Gēn

【別名】老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八角腳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狹葉茴香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根挖起後除去泥土雜質,切片曬乾。根皮,在根挖起後,斬成小段曬至半干,用小刀剖開皮部除去木質部即得。

【原形態】

狹葉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樹、黃楠、鐵苦散、悶痛香、大香樹、山大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常綠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有時呈假輪生狀,革質,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5~10毫米。花單生或2~3朵生於葉腋。花梗長1~3厘米;花被11~14片,外輪3片黃綠色,萼片狀,最小,第二輪3片黃綠色稍帶紅色,第三輪3片深紅色,基部黃綠色,肉質,內輪4~5片,深紅色;雄蕊7~11。果實由9~13個蓇葖組成,排列成星芒狀,先端有長而彎曲的尖頭,成熟時內側開裂;種子1粒,卵狀橢圓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生於陰濕的溪谷兩旁雜木林中。分佈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

【性狀】根圓柱形,常不規則彎曲,直徑通常2~3厘米,表面粗糙,棕褐色,具明顯的橫向裂紋和因干縮所致的縱皺,少數栓皮易剝落現出棕色皮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淡棕色,外圍紅棕色,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並可見同心環(年輪)。氣香,味辛澀。根皮呈不規則的塊片,大小不一,略捲曲,厚1~2毫米,外表棕褐色,具縱皺及少數橫向裂紋。內表面紅棕色,光滑;有縱向紋理。質堅脆,斷面略整齊,氣、味同根。橇及根皮均以乾燥無泥雜者佳。

【炮製】洗淨,稍浸,取出俟潤透,根斜切成片,根皮斜切成絲,曬乾即可。

【性味】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苦,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散瘀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癰疽腫毒。

1《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行血祛瘀,殺蟲。

2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通經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研粉,1~3分。

【注意】孕婦忌服;陰虛無瘀滯者慎用。

【附方】

1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一紅茴香根皮一至二錢。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二紅茴香鮮根皮或樹皮,加黃酒或食鹽,搗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2治內傷腰痛:紅茴香根皮研細末,每次二至五分,早晚用黃酒沖服。

3治風濕痛:紅茴香根皮,切細,蒸三次,曬三次。每次用三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服。

4治癰疽、無名腫毒:紅茴香根皮,研細末,和糯米飯搗爛,敷患處。(2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關節或肌肉風濕傷痛:取紅茴香根皮製成5%注射液,在痛處直接注射(勿注入關節腔內),每次0.5~2毫升,隔1~2日注射1次,一般3~7次為一療程。治療風濕或外傷引起的關節與肌肉疼痛計541例,結果痊癒295例,顯效128例,好轉70例,無效48例,有效率在90%以上。據觀察,紅茴香注射液宜用於中醫辨證屬於寒性之風濕傷痛,不宜用於熱證患者,而忌用於關節紅腫、血沉或抗O升高的風濕活動期患者。一般注射局部當天略感疼痛,第2天疼痛加劇,第3天起又漸減輕,注射3~5次後疼痛即可消除。疼痛加劇反應越大,療效越佳。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