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叉菜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Jiǎo Chā Cai

【英文名】Carageen

【別名】鹿角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藻科植物角叉菜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ondrus ocellatus Holm.

【原形態】藻體紅紫色,軟骨質,強韌。叢生,高5-12cm,基部亞圓柱形,逐漸向上則扁壓成楔形,上部叉狀分枝2-7次,腋角寬圓,扇形,扁平,頂端舌狀或二裂淺凹,鈍形,邊全緣略厚,或有簡單分叉、楔形、舌狀、短或長的小育枝。髓部由許多縱走與表皮平行排列的長形藻絲組成。四分瞭解子囊散佈於分枝上部的兩面,呈不規則的圓點狀。成熟的囊果橢圓形,於藻體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著器殼狀。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高潮帶到低潮帶岩石上或風浪較平靜的中潮帶石沼中。

資源分佈:分佈山東、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等沿海。

【性狀】性狀鑒別 藻體紫紅色,片狀,多分枝,呈扇形,長約7cm,軟骨質。主枝基部扁圓柱形,有殼狀固著器,上部扁平,具有2-7次叉狀分枝。囊果橢圓形,在藻體的一面突出,相對面下陷,對著日光觀察,可見中央部分較暗,四周呈半透明環狀,形似眼球。氣微腥,味微鹹。

【化學成份】含角叉菜膠(carrageenan),D-紅藻酸(D-rhodic acid)。

【藥理作用】從角叉菜中提取的角叉菜膠,是以D-半乳糖為骨架構成的硫酸化多糖。體外試驗中,將10μg/ml角叉菜膠加入單純皰疹粉病毒Ⅰ型感染不久的人宮頸癌(HeLa)細胞中,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其機制不是因為抑制了病毒進入細胞或附著細胞,而是抑制了病毒進入細胞後的某一複製步驟。角叉菜膠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有抑製作用,還有一定致腫作用。1%濃度的角叉菜膠0.1ml注射於大白鼠右側後足跖腱膜下,可使大鼠足踝關節腫脹,現已被廣泛用於制備炎症動物模型。

【性味】甘;鹹;寒

【歸經】大腸;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和胃通便。主治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感冒寒熱;痄腮;胃脘疼痛;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2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藻:味甘,鹹、性寒。有清熱解毒,和胃通便功能。用於胃酸過多引起的胃潰瘍,亦可作輕瀉劑,民間常食用。角叉菜膠用於骨科,可促進結締組織及骨膠原的生長,增加兒童骨胳對鈣的吸收。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