魿魚

【出處】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粵語》:魿魚,廣人池塘多畜之。以魚秧長成,與卿住相反,卿性沉,長潛水中,魿性浮,長躍水上。卿食之可以實腸,魿食之可以行氣,卿守而魿行,性各不同如此。其物以冬而肥,故名。喜泳浮波上,得奔流則跳躍尋丈。

【拼音名】Linɡ Yu

【英文名】Mud carp

【別名】雪魿、土魿魚、魿公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鯪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儲藏:每年除生殖季節外均可捕撈,捕得後,去鱗、鰓、內臟,洗淨,鮮用。

【原形態】鯪,體梭形,側扁,腹部圓,無腹稜。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寬,口下位,較小,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較小。上頜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邊緣呈細波狀,唇後溝中斷。下頜外有下唇,唇邊緣有多數乳 頭狀突起。下嚥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7-85-6-V)42。背鰭4,12-13,無硬刺,其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3,5。尾鰭深分叉,體上部深灰色,腹部銀白,在體側胸鰭基部之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聚在一起成為1個長菱形斑塊。幼魚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於江河湖泊中多活動於水的中下層,特別是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內。以植物為主要食料。

資源分佈:我國珠江水系、海南、台灣、韓江、閩江、瀾滄江及元江均有分佈。

【化學成份】含脂肪1.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計7.9%/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除濕。主治膀胱結;水臌;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各家論述】

1. 姚可成《食物木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結熱,黃疸,水鼓。

2.《綱目拾遺》: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

3.《本草求原》:補中開胃,益氣血,功近鯽龜。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