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含石

【出處】《綱目》

【拼音名】She Han Shi

【別名】蛇黃(《唐本草》)。

【來源】為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採得後除去泥土雜質。

【生境分佈】產浙江、廣東等地。

【性狀】呈卵圓形或不規則的長圓形,大小不一,直徑0.7~3厘米。黃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層粉狀物,手染之成黃棕色。質堅硬,較難砸碎,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與自然銅極相似,有的斷面中央呈黃白色,有金屬光澤(黃鐵礦),邊緣呈暗棕色或深黃棕色,最外層則為黃棕色,粉質(褐鐵礦)。氣微,味淡。以鐵黃色、形圓、體質堅重者為佳。

【化學成份】為含水的三氧化二鐵。質多不純,含水量無一定,又常夾有砂、粘土、錳、磷、鈣、釩等。

【炮製】

洗淨泥土,砸成小塊。

【性味】

甘,寒。

1《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2《本經逢原》:微毒。

3《中藥志》:甘,寒。

4《藥材學》:性平,味辛。

【歸經】《本經逢匾》:入手、足厥陰血分。

【功能主治】

安神鎮驚,止血定痛。治心悸驚癇,腸風血痢,心痛,骨節酸痛。

1《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難產,小兒驚癇。

2《日華子本草》:鎮心。

3《綱目》:磨汁塗腫毒。

4《中藥志》:鎮驚止痛。治驚癇、骨節酸痛。

5《藥材學》:鎮心安神,治驚癇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1治心悸火動:蛇黃(燒赤,酒淬至酥)二兩,硃砂一兩(與蛇黃同研水飛),天麻二兩(別為末)。三味合勻,每以半錢,少以薄荷湯調,食後、夜臥服。(《本草衍義》)

2治風癇,不問長幼,並是積熱風痰攻心所為:蛇黃小者二十枚,以槲樹汁拌,入火鍛令通赤,取出,於淨地上一宿出火毒後,細研如面;又用狗膽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後當吐出惡痰涎。(《聖惠方》)

3治小兒驚癇,因震駭恐怖,叫號恍惚:蛇黃三個(真者,火鍛醋淬),郁金七分(一處為末),麝香一字。上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銀磨刀水化下。(《小兒藥證直訣》蛇黃丸)

4治腸風下血:蛇黃二顆,鍛,醋淬七遍,搗研如面。每服三錢匕,陳米飲調下,食前服之。(《聖濟總錄》蛇黃散)

【各家論述】《本經逢原》:蛇含石,與代赭之性不甚相遠,為小兒鎮攝驚癇之重劑,脾風洩瀉者宜之。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