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Wu Gōnɡ Cǎo

【別名】蜈蚣蕨(《湖南藥物誌》),小貫仲(《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狀莖短,被線狀披針形、黃棕色鱗片,具網狀中柱。葉叢生,葉柄長10~30厘米,直立,干後棕色,葉柄、葉軸及羽軸均被線形鱗片;葉矩圓形至披針形,長10~100厘米,寬5~30厘米,1次羽狀復葉;羽片無柄,線形,長4~20厘米,寬0.5~1厘米,中部羽片最長,先端漸尖,先端邊緣有銳鋸齒,基部截形,心形,有時稍呈耳狀,下部各羽片漸縮短;葉亞革質,兩面無毛,脈單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狹線形,膜質,黃褐色。

本植物的根(蜈蚣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牆上或石隙間。分佈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及華南、西南各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

1《貴州民間藥物》:治疥瘡。

2《湖南藥物誌》:辟疫,消腫,退熱。治腹痛,痢疾,蜈蚣咬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治疥瘡:蜈蚣草(全草)二兩,一掃光四兩。大蒜桿(干的)四兩。煎水洗,一日三次。並須內服消毒藥:白土茯苓、白鮮皮、蒲公英各一兩,八爪金龍四錢。煎水服,一日三次。(《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