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苜蓿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Yě Mu Xu

【別名】鐮莢苜蓿、豆豆苗(《內蒙古中草藥》),連花生(《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來源】為豆科植物黃花苜蓿的全草。夏、秋采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或匍匐,稍有毛,多分枝。三出復葉,小葉長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2~4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齒;托葉大,尖而長。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0~20朵;花梗長於葉柄;花冠蝶形,黃色,比萼長2倍。莢果扁,矩形,彎曲成半月形,光滑,長1.5~2厘米,成熟時褐色。種子5~10粒。花期8月中旬。

【生境分佈】生於草原或丘陵間低地以及溝邊。分佈新疆、陝西、甘肅、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化學成份】含中性和酸性皂甙。花主含葉黃素酯。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寬中下氣,健脾補虛,利尿。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研末1~1.5錢。

【附方】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黃花苜蓿一錢。研末沖服,一日二次。(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