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

【拼音名】Yā Zhi Cǎo

【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

【別名】竹節菜、鴨鵲草、耳環草、藍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莢菜、桂竹草、藍花水竹草、淡竹葉

【來源】本品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曬乾。

【性狀】本品長可達60cm,黃綠色或黃白色,較光滑。莖有縱稜,直徑約0.2cm,多有分枝或鬚根,節稍膨大,節間長3~9cm;質柔軟,斷面中心有髓。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9cm,寬1~2.5cm;先端尖,全緣,基部下延成膜質葉鞘,抱莖,葉脈平行。花多脫落,總苞佛焰苞狀,心形,兩邊不相連;花瓣皺縮,藍色。氣微,味淡。

【鑒別】本品葉的表面觀:非腺毛有兩種,均為2 細胞,一種短錐形,長45~60μm ,壁較厚,基部細胞直徑約45μm ,頂端細胞短尖;另一種棒形,基部細胞長45~60μm ,壁稍厚,頂端細胞較長,先端鈍圓,壁薄,常脫落。草酸鈣針晶較多,長至74μm 。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性味】甘、淡,寒。

【歸經】歸肺、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風熱感冒,高熱不退,咽喉腫痛,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15~30g;鮮品60~90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霉。

【備註】

(1)用於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或咽喉腫痛,以及癰腫瘡瘍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凡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可單味應用;也可配合解表藥或清熱藥同用。對於咽喉紅腫疼痛,可配伍蒲公英、烏蘞梅或土牛膝、大青葉等同用。用治癰腫瘡瘍,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藥同用。

(2)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或濕入下注膀胱、小便淋瀝澀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風水浮腫、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藥同用;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澀痛,可配伍鳳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還可應用於蛇毒咬傷,一方面煎湯內服,一方面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4)鴨跖草一藥,長於清熱,又能利尿。經臨床實踐體會,煎服本品後,能使高熱漸退,尿量增加,但停藥後又見體溫升高現象。故如單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強,在臨床使用時宜與其它清熱解毒藥配伍。

(5)鴨跖草與淡竹葉都能清熱利尿,功效相似,但鴨跖草的作用較強。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