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額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盛京通志》:櫻額梨,果形如野葡萄而稍小,色黑,味甘澀。屑為面,暑月調水服之,可以止瀉。

2.《綱目拾遺》:櫻額,果屬也。產關東烏喇口外。其樹叢生,果形如野黑葡萄而稍小,鮮實甚美,曬乾為末,可以致遠。

【拼音名】Yīnɡ e

【英文名】Fruit of Pubescent Bird Cherry

【別名】櫻額梨、稠梨子、臭李子、瑪嘎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毛葉稠李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dus racemosa(Lam.)Gilib.var.pubescens(Regel et Tiling)Schneid.[Prunus padus L.var.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乾。

【原形態】毛葉稠李 落葉喬木,高達8-10m。小枝紅褐色或灰綠色,密被棕褐色長柔毛,老枝黑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密被棕色長柔毛,先端兩側各具一腺體;托葉線形,早落;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長4-10cm,寬2-4.5cm,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密被棕褐色長柔毛,邊緣為開展或貼生重鋸齒,或為不規則近重鋸齒,鋸齒披針形。花兩性;總狀花序長7-10cm,基部常有2-3小葉,並密被褐色長柔毛;萼筒鍾狀,比萼片稍長;萼片5,三角狀卵形,邊緣帶腺細鋸齒;花瓣5,白色,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排成不規則2輪;雄蕊1,柱頭盤狀。核果卵球形,先端有尖頭,直徑8-10mm,紅褐色至黑色;核有皮狀褶皺。花期4-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1900m的山坡林中、山谷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東北、華北及河南等地。

【性狀】果實呈類球形或卵球狀,直徑4-8mm,表面褐色。果肉內有果核1枚,質堅硬,表面有不規則皺紋,種仁淡黃色,富油質。氣微,味甜、微澀。

【化學成份】果實含糖分,種子含油量38.79%,樹皮含鞣質。

【藥理作用】抗生作用:原種稠李 Prunus padus L.的葉或芽中含黃色揮發油(夏季含量最高),有抗生作用,1︰8000-10000濃度於2-3分鐘內可使小蟲(Coleps)致死。此揮發油能降低觸酶、過氧化氫酶、酪氨酸酶的活力,對黃嘌吟脫氫酶、酯酶等無影響。

【性味】甘、澀;溫暖

【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健脾止瀉。主治脾虛洩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補脾,止洩瀉。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