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支氣管炎)的驗方

[通治方]


陳澤霖:在急性發作時,先父陳耀堂老中醫有一通用方。


霜桑葉9克 前胡9克 牛蒡子9克 生甘草6克 桔梗6克 鳳凰衣4.5克 玉蝴蝶6克 魚腥草30克 野蕎麥根30克 佛耳草15克


有發熱的,加黃芩、天竺黃;痰咯不爽,加枳實、淡竹瀝;痰液清稀,加冬瓜子、白芥子;兼有氣喘,加蜜炙麻黃、地龍;黃痰,加萎皮、大貝母。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程國彭:止嗽散,治諸般咳嗽


桔梗(炒) 荊芥 紫苑(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60克 陳皮(水洗去白)500克

共為末。每服9克,開水調下,食後臨臥服;初感風寒,生薑湯調下。


《醫學心悟》卷三


[辨證方]


1、寒 證


陳復正:人參敗毒散,為咳門第一神方,舉世少有知者。


人參2克 芽桔梗3.6克 正川芎 白雲苓 陳枳殼 信前胡各3克 川羌活2克 川獨活1.5克 北柴胡 南薄荷 荊芥穗 北防風 淨連翹各3克 炙甘草1.5克


生薑1片為引。水煎,半饑服,每日1劑。


《幼幼集成》卷三


邵長榮:形寒胸悶,咳白沫痰,我常用附子、姜竹茹、葶藶子、五加皮、白朮各9克,陳葫蘆、米仁根各18克,黃荊子1.2克,細辛3克,製成合劑,名溫肺化飲糖漿,對咳痰、胸悶、形寒等症,有效率在70%~80%。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郭銘信:對腎陽虛者,龔老師重用附子等溫陽藥,自擬扶腎蠲飲湯:制附片30克,乾薑12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細辛6克,炙甘草9克。用於咯白泡痰,量多易出,畏寒怯冷,咳喘動甚尤劇,舌淡苔白滑,脈弦尺弱者有效。附子要先煎熟透,以去其毒,服之不麻口方可。據我體會:若痰多味鹹,咳喘氣促,舌暗紅或紫,舌上無苔,或呈地圖舌,脈大無力而數者,當用金水六君煎。方中熟地要重用至30克左右,余藥為其四五分之一即可,否則,本末倒置,效必不著。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2、熱 證


趙吉順:我在臨床根據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症狀特點,製成咳喘沖劑,適用於老年人久咳虛嗽以及痰喘痼疾;也可用於外感咳喘患者,經過較長時間臨床實踐應用,頗受群眾歡迎。


桔梗30克 貝母30克 杏仁40克 地龍50克 白芥子30克 洋金花2克 黃芩30克 罌粟殼15克 山藥30克


上藥共257克,製成60袋,每袋約4克左右,1日3次,每次1~2袋。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曹希平:咯痰不爽,久咯痰不能出,痰稠成塊或如絲,不論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性支氣管炎,均有較好的效果。


黨參15克 麥冬12克 黑芝麻12克 桑葉15克 生杷葉20克 生石膏30克 杏仁10克 生甘草10克 水煎服。


《北京市老中醫經驗選編》(二)


陳士鐸:人有驟感風寒,一時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後濁,畏風畏寒,此風寒入於皮毛,肺經先受之也。方用善散湯。


麥冬9克 蘇葉6克 茯苓9克 玄參6克 甘草3克 黃芩2.4克 天門冬9克 款冬花1.5克 貝母3克


水煎服。


《辨證奇聞》卷三


段英廉:治慢性支氣管喘息,以咳喘氣逆、胸滿氣短為主證,兼有胸內煩熱者。


黨參10克 甘草8克 乾薑10克 知母10克 牛蒡子8克 生地(切片)20克 地龍10克 黃芩10克 大棗12個(劈開)

水煎服。


多年臨床實踐觀察,奉方治慢性喘息、胸內煩熱者,服四劑多可見效。曾治一王姓婦人,年五十餘,患喘息病十八年。自言咳喘日甚,胸中灼熱,屢治無效。診其脈弦數,舌苔黃膩,為其開上方,囑其連服5劑。服後來診,自言喘息煩熱均減,囑其繼服本方。數日後欣喜來告,服藥10餘劑,喘息至今未作,食慾增加,體力增強。


《吉林省名老中醫經驗選編》


3、虛 證


王正芳:吾師戚景如老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常用扶正固本之膏方--補肺定喘膏:紅參50克(研粉衝入膏內),黃芪300克,白朮120克,防風90克,熟地黃120克,山萸肉60克,淮山藥150克,雲苓100克,陳皮60克,半夏100克,川貝粉45克(衝入),干地龍90克,炒蘇子90克,麥冬100克,五味子45克(打),鹿角膠90克,阿膠90克,補骨脂100克,懷牛膝60克,核桃肉150克,桂圓肉150克,紅棗240克,濃煎3次,去渣,濾取清汁,再加膠、冰糖1.5公斤及紫河車120克、蛤蚧2對、坎氣粉15克收膏,每日早晚各1湯匙,開水沖服。對慢性支氣管炎伴有氣喘者,療效甚佳。每年冬天服1料,可預防次年不發或少發。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陳士鐸:人有咳嗽長年不愈,吐痰色黃,結成頑塊,凝滯喉間,肺氣不清,用盡氣力,始得出於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人參1.5克 白朮15克 茯苓9克 陳皮1.5克 柴胡1.5克 白芍30克 白芥子9克 甘草3克 梔子3克


水煎服。2劑而痰變白矣,4劑而痰易出矣,10劑而咳嗽盡除。


《辨證奇聞》卷三


陳澤霖;對某些逢冬必發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在七八月間即預服用健脾補腎藥,常用生熟地各15克,山藥12克,山萸肉4.5克,巴戟肉6克,仙靈脾9克,白朮9克,黨參9克,靈芝9克。以上各藥10倍,共研細末,再用魚腥草30克,佛耳草15克,野蕎麥根30克,煎湯代水泛丸。每服6克,日2~3次,服用3個月,當可改善病人體質,增強免疫功能,當天氣轉冷、寒潮來臨時即有抗禦能力,能減輕發病或不發病。曾觀察近200例,有效率在85%左右。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陳直:保效丹,治老人秋後多發嗽,遠年一切喉疾,並勞嗽痰壅。


蛤蚧一個(如是丈夫患,取雄者腰前一截用之;女人患,取雌者腰後一截用之) 不蛀皂角2挺(塗酥炙,去黑皮並子) 干地黃0.3克(熟蒸如餳) 五味子0,3克 杏仁0.3克(去皮尖,用童子小便浸一伏時,入蜜炒黃色) 半夏0.3克(漿水煮3~7遍) 丁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前服5丸,煎湯下。


《壽親養老新書》卷一


朱良春:余歷年來對慢性久咳,概予久咳丸治之,多收佳效。該丸由五味子50克、罌粟殼600克、枯礬30克、杏仁72克組成,配伍至妙,有定喘止嗽之功,無斂邪閉肺之弊,一般服3~5日即可平復。上4味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15粒,1日2次,白糖開水送下。如有外邪發熱者,暫勿用之。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4、實 證


鄧鐵濤:1968年我帶學生到廣東順德縣陳村公社巡迴醫療,6月25日適逢當地防洪,農民兄弟於堤上露天而宿,三天之後感冒咳嗽者甚多。乃與同學診察病人,所見症候大抵相同:微惡風寒,徽發熱,頭身重痛,疲倦乏力,脘悶,咳嗽,痰白或黃而稠,咽喉不利,舌苔白厚而膩,脈浮滑。此為外感兼濕之咳嗽,即與學生就近採藥,配方如下:


鵝不食草2500克 黃皮樹葉2500克 鳳尾草1000克 崩大碗2500克 車前草2500克 蘇葉500克(前六味均為鮮品)馬勃30克


上7味約煎水1大鍋,50多名患者,每人1碗, 1次服完。服後療效甚佳,其中40多人症狀完全消失,特別是有一患者反映,咳已數月,久治未效,竟此一碗"涼茶"而愈。


《名老中醫醫話》


[食療方]


陳修園:梨藕汁膏,治痰嗽諸虛,奇驗如神。


梨汁 藕粉 蘿蔔汁 生薑 人乳 白糖 紅糖 童便各120克


將8味放瓷瓶內,用炭火熬煎至500克為止。每日空心百滾湯調下12~15克,服完即愈。


《醫學從眾錄》卷二


青浦君:觀音茶,最補虛損,並治咳嗽,神效。


黑芝麻(微炒) 藕粉 山藥(微炒) 粘黃米(面炒) 白糖各500克,蓮肉(微炒)240克


共為末,隨意滾水沖服。


《壽世編》卷下


王懷隱:灌藕方,益心潤肺,止胸膈煩躁,除咳嗽。


生藕5挺(大者) 生百合60克 生薯藥90克 白茯苓60克(末) 棗3~7枚(去皮核) 生天門冬60克(去心,細切) 面120克 牛乳200毫升 蜜400毫升


上將百合、薯藥、天門冬研爛,人蜜更研取細,次入棗瓤,次入茯苓,次入面,搜和,於則更人黃牛乳調,看稀稠得所,灌入藕中,逐竅令滿,即於甑中蒸熟。每飯後,或臨臥時,少少食之。


《聖惠方》卷九十六


陶承熹:久嗽方,不論老少,無不奇驗。


大蘿蔔1個,去皮切作4塊,不可切到底,下留蒂,用砂鍋煮熟捻碎,和頂白洋糖再燉極爛,空心服。隔二三日,用柚子l大個,先切一蓋,去瓤留殼,損雞1只,去四足毛血肝腸等,頂裝入柚子內,即以柚頂蓋之,外用泥裹,白炭火煮熟,秋石蘸雞 食之。久年病重者,不過二三服,無不立效。


《惠直堂經驗方》卷二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