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麻痺針灸療法

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高,延髓麻痺(又叫球麻痺)就是一種中風後的併發症。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針灸二病房主任孫遠征教授介紹說,延髓在大腦腦幹的下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患有延髓麻痺的人通常發音困難,說話不清,不能輕易吞嚥食物,以致於反被食物尤其是液體食物嗆住。

延髓麻痺在中風(腦卒中)患者中發病率較高,病因包括多發性腦梗死、腦出血合併腦梗死、多發性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病、腦幹空洞症、顱底蛛網膜炎、重症肌無力等。許多病人進食受阻,致使營養供給困難,往往要插入胃管;由於與醫生、家人交流有障礙,每每使病人情緒抑鬱;而病情嚴重者因為涉及到呼吸困難,不得不上呼吸機;還有約半數者出現無原因的、難以控制的強哭強笑發作。

目前在臨床上,中國針灸協會將延髓麻痺歸為可用針灸單獨治療的特色病種,不僅其療效肯定,而且常可速效。其原理是在咽喉、舌體、頸項等鄰近部位取穴。通過針刺近部的穴位及神經刺激點,能使被破壞的神經反射弧重新建立起來,並促使病變的神經組織功能逐步恢復。

就具體方法來看,國內普遍採用項針配合各部體針的方法。以黑龍江中醫大二院針灸二病房為例,通過針刺雙側的風池、供血、翳明穴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配合雙側吞嚥、廉泉、外金津玉液、治嗆穴,局部刺激管理吞嚥和發音的肌肉。伴有面癱,加翳風、地倉、頰車穴;伴有咀嚼障礙加下關、顴蓼穴;伴有強哭強笑者,加神庭、曲差、五處穴;伴肢體癱瘓,加曲池、外關、合谷、後溪、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鍾、俠溪、太衝穴等。

同時,該院專家根據中醫辨證原則,添加醒腦開竅、補腎填精、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的幾組腧穴,以加強療效。如患者性情抑鬱,可取人中、神庭、啞門、翳風等穴;腎精虛虧加腎俞、三陰交穴;氣虛血瘀加關元、百會、足三里穴;痰濁阻竅加廉泉、豐隆、公孫等穴。採用這些腧穴,施以補瀉手法,多可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針刺操作時,還需講究施術方法:風池穴針尖微向下,向喉結方向刺入1.5寸;供血穴直刺約1.5寸,刺向對側唇處;吞嚥穴押手輕向外推開頸總動脈,針刺向內側3分,捻轉5~10秒後出針;廉泉穴、外金津玉液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捻轉10秒鐘後出針。項背腧穴可加用電針,每次30分鐘,能增強療效。

由於球麻痺是中風後的併發症之一,所以對中風本身的醫治也是十分重要的。中風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遇有勞倦內傷、憂思惱怒、嗜食厚味,以及嗜好煙酒等誘因,進而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形成腦脈痺阻或血溢腦脈之外所致。所以臨床治療延髓麻痺,應配合一些袪瘀通絡、活血化瘀、平肝潛陽的方藥,針藥並用方能加強療效。

對延髓麻痺患者而言,早期應及時給予吞嚥功能康復訓練,此時他們尚未忘記自已的嚥下習慣,而且嚥下肌群也未出現廢用性萎縮。訓練前後,康復醫師要隨時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家庭成員要做好其口腔護理,加強口腔黏膜、舌及咀嚼肌的按摩,反覆促使其發音運動,可提高吞嚥肌群的活動能力。同時,力爭使他們成功地配合攝食、吞嚥的每一環節,減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營養不良等併發症的風險。

對能主動進食的延髓麻痺病人,要從少量食物開始,以糊狀物為主,吞嚥前先吸氣,繼之屏氣,嚥下食物後再呼氣。並在餵下一口前,檢查病人的口腔是否排空,干的食物應浸透變軟後再餵食,餵食後讓病人取坐姿10~15分鐘,床邊備吸痰器,以備急用。根據熱量計算每日所需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量,蛋白質占總能量的15%~30%,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0%,可選擇的食物有米飯、粥、雞蛋、豬肝、青菜、胡蘿蔔等,食物宜加工成糊狀,但不可太稀,以防餵食後反流,導致患者窒息及肺部感染的發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