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脈之單脈介紹

《脈經》:「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千金方》:「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因方》:「革為滿、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為半產漏下。」

《診家樞要》:「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婦人則半產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

《瀕湖脈學》:「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榮虛或夢遺。」

《診家正眼》:「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草,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虛而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醫學人門》:「革乃虛寒相搏成,崩漏半產亡血精。更是中風兼感濕,為滿為急異常情。」

《醫宗必讀》:「虛寒相搏,其名為革;男子失精,女人漏血。」

《古今醫統》:「革為虛寒,半產崩漏,虛瀉失血,精氣不固,暴病可生,久病命殂。」

《脈確》:「芤而弦日草,主陰虛失血。」

《醫宗金鑒》:「革傷精血,半產帶崩。」

《脈訣匯辨》:「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革者,心血虛痛,革在左關,疝瘕為祟;左尺得革,精空可必。右寸革者,金衰氣壅;革在右關,土虛而疼;右尺得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脈訣啟悟註釋》:「革主表寒,亦屬中虛。有寸脈革,金衰氣壅;左寸脈革,心血虛痛;左關脈革,疝瘕為祟;右關脈革,土虛木疼;左尺脈革,精空可必;右尺脈革,女人半產。」

《三指禪》:「革脈主亡精,亦有亡血者;勞傷神恍惚,夢破五更遺。」

《脈如》:「革脈為亡血、為失精、為半產崩嘍、為脹滿、為中風、為感濕。」

《脈簡補義》:「浮大弦急,則為革脈。堅實者,脈體之實,血分之象,宜在沉分。空虛者,脈體之虛,氣分之象,宜在浮分。革脈則實反在上,空反在下,其空固血虛也,其實非血實,亦非氣實,乃陰寒凝結,自成形體,阻塞清道,非有形,亦非無形;如滿天陰霾,雨澤不降,治之似在氣分。」

《脈理求真》:「凡亡血失精,腎氣內憊,或虛寒相搏,故脈少和柔,而有中空之狀。」

《脈學闡微》:「革脈的出現,不外兩種情況:一為外邪襲表,病勢較重,機體為捍衛外邪,竭盡全力,促使氣血趨表以抗病,故脈現堅硬繃急;一為陰氣虛竭,無以斂陽,孤陽外越。二者均屬危候。左寸,胸悶、氣短、心悸、心絞痛、心煩;左關,右脅脹疼、心煩喜怒、脘滿不思食;左尺,腰酸痛、遺精早洩、失眠、尿頻、記憶力不集中、健忘;右寸,咳喘胸悶、氣短不足以息、喘促、痰湧;右關,腹脹脘滿、食少、消化遲鈍、胃疼;右尺,腹脹神疲、女人崩漏半產、腰酸痛。」

革脈主病有二,一是素體虛弱,又新感寒邪,寒邪束表,故脈見浮大、繃急之革象,二是亡血失精,陰虛無以斂陽,以致孤陽外越,出現革脈。

革脈為病,若新病見此脈,多是寒邪犯表,病雖重而表邪易解;若久病見此脈,多是孤陽外越之象,為病重之危候。所以《脈經》指出:「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革脈分別見於寸關尺三部者,諸家均以所屬的脘腑主病為依據。左寸心血虛痛,右寸肺氣虛而上逆;左關肝氣為疝瘕,右關脾胃虛而肝木乘克;左尺腎虧精傷,右尺半產、崩漏。革脈之相兼脈,歷代諸醫籍多無記載。考革脈本身已兼有浮、大、弦急、芤等脈象,正如《脈如》說:「芤而弦日革口」《脈簡補義》也指出:「浮大弦急,則為革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