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象之沉脈

沉脈亦是單因素並具有獨立意義的一種脈象。沉脈位置深,浮沉二脈反映脈象深淺不同的位置,當然還有一個中,但中不是病脈。沉脈出現於醫籍亦最早,在《內經》中屢見,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澀並列為主要脈象。

在早期的《內經》、《難經》等書,沉與石常常並稱,做為形容脈象的互用字,後來除去在「季節脈」中用「冬石」這個提法外,一般就不用石字了。「如石投水」作為形容脈體在下又有下沉趨勢的客觀描述方法,後世倒是經常使用的。《內經》、《難經》雖然經常提到沉脈在季節脈中冬季主要使用「石」來形容,但對它的脈形描述卻有時不甚顯豁。沒有「春弦」、「秋毛」那樣明確。例如:「冬胃循石日平,石多胃少日腎病,但石無胃日死。石而有鉤日夏病,鉤甚日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素問·平人氣象論》)這肯定了冬天的脈是石脈,但對腎脈之形的描述卻是較為龐雜的,而且不易得其要領。《內經》說:「平腎脈來,喘喘纍纍如鉤,按之而緊,日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日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日腎死。」(《素問,平人氣象論》)「冬脈如營,何如而營?歧伯日: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日營,反此者病。帝日:何如而反?岐伯日: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素問·玉機真髒論》)。《難經》說:「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循,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上大下兌,循滑,如雀之啄日平。啄之連屬,其中微曲日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日死。冬脈微石日平,石多胃氣少日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難經_第十五難》)作為脈象的明確指標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另外,《素問·陰陽別論》:「鼓陽至而絕日石。」對此今日亦不必強作解人。

康應辰《醫學探髓》說:「沉脈亦以部位言。」所以說沉脈的含義,只是脈的部位,而不應當含有其它性質,這是沉脈的定義和界說。如果在其中加入其它素質則必將引起概念混亂,界限不清等問題,不但影響沉脈指標的標準性,還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的產生。因為沉是脈的獨立的素質之一,又是綱領性的脈,如果沉脈的概念不清,必還會引起一系列與沉脈有關的許多脈象的性質的指標的準確性,問題就會非常複雜而謬誤百出,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內》、《難》雖屢屢言及沉脈,但對脈形的論述卻是不十分清晰的。仲景對脈「沉」的說解,見《傷寒論·平脈法》:「遲緩相搏名日沉。」。

通過歷代脈學書籍對沉脈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脈經》提出的:「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與浮脈的論述恰恰相反,以說明其脈位深在,故爾最為合理。王叔和此說得到後來的最廣泛的支持和採用。例如:《千金方》、《活人書》、《察病指南》、《脈訣刊誤》、《脈訣指掌》、《難經集注》、《太索脈秘訣》、《脈訣匯辨》、《醫燈續焰》、《診家正眼》、《四診抉微》、《脈訣啟悟註釋》、《脈法統宗》等書均引載了這八個字,有的書在引用時略有出入,如:崔紫虛《脈訣》說:「隱隱約約,微渺難尋,舉無按有,便指為沉。」將舉之不足,按之有餘簡化為舉無按有四字,使沉脈成為舉按之間截然不同,給人一種突然於沉分出現而不是漸現,且沒有脈勢了。崔氏之意不過為遷就四言韻語將八字簡化四字,其意與《脈經》沒有分別,由於簡化的有些不當,於是有失實之弊。《外科精義》說;「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將有餘改為方見,既與不足,不相對應,又於位置深淺與趨勢不能反映出來,亦屬於修改不當。《醫經小學》說:「沉舉都無按有餘。」其弊亦在於遷就七言韻語,且改不足為都無,雖然改在舉不在按,然而缺點是與《外科精義》類似。《醫學人門》作:「沉按有餘舉則無。」意與劉純等。《診宗三昧》說:「沉脈者,輕取不應,重按乃得,舉指減少,更按益力,縱之不即應指。」說法與《脈經》是基本相同的,不過有些詞費罷了。總之「舉之不足,按之有餘」八字概括了脈位的深淺,指法在動的狀態下所得的「信息」,不但體現出脈形,亦反映出脈勢,與浮脈的解釋對照比勘,更為清晰明朗,兩者形象,昭然不疑。對於沉脈的位置,古人亦還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描述,例如崔氏《脈訣》說:「按之至骨」《脈訣刊誤》說:「在肌肉之下。」《傷寒六書》說:「沉,肌肉之下,筋骨之間方得。」《瀕湖脈學》說:「重手按至筋骨方得。」《四言舉耍》說:「近於筋骨。」《脈語》說:「沉自肌肉之下得之。」《醫宗說約》說:「沉於肉下。」《脈訣匯辨》說:「沉行筋骨。」《醫宗必讀》說:「沉脈行於筋間。」《診象正眼》說:「沉行筋骨。」《四診抉微》亦說:「沉行筋骨。」《醫宗金鑒》亦說:「筋骨取之而得者,謂之沉脈。」《脈訣啟悟註釋》說:「沉行筋骨。」《醫碥》說:「候之於筋骨之間乃得之者,謂之沉。」《沈氏尊生書》說:「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脈學輯要》引王士亨說:沉脈之狀,取之於肌肉之下得之。」《脈法統宗》說:「得之於筋骨之間。」《三指禪》說:按至筋骨乃得。」又說:「沉居筋骨。」《醫醇剩義》說:「按至筋骨。」《脈如》說:「意力於筋骨之間。」《醫學實在易》說:「重手按於肌肉之下而始見。」《診脈三十二辨》說:「至筋骨乃得。」這裡說的「肌肉之下」、「近於筋骨」、「沉行筋骨」、「筋骨之間」等等,亦不是通過解剖而得出的結果,只是概念式的說明,形容脈位的深在而已,不可「膠柱鼓瑟」。亦有些形容過甚而致不當的,如:《難經集注》引丁德用說:「謂脈循行貼節輔骨,名日沉。」《三指禪》又說:「沉居筋骨,著骨推筋方得。」這就混同於伏脈了。

從指法上講,亦有不少論述。大抵是要求重取。《脈經》說:「一日重按乃得。」《千金方》亦引用了這一說解。《察病指南》亦說:「重按乃得。」《診家樞要》說:「重手乃得。」其他脈學諸書如《脈訣刊誤》、《傷寒六書》、《太素脈秘訣》、《瀕湖脈學》、《壽世保元》、《景岳壘書》、《通雅脈考》、《醫宗說約》、《四明心法》、《醫燈續焰》、《醫宗必讀》、《診宗三昧》、《醫單真傳》、《四診抉微》、《脈確》、《沈氏尊生書》、《脈法統宗》、舒詔《辨脈篇》、《三指禪》、《脈理求真》、《醫醇剩義》、《醫悟》、《醫學探驪》、《醫學實在易》、《診脈三十二辨》等書都有重手之說。文字雖不完全相同,但意思卻與《脈經》「重按之乃得」一致。其中個別的亦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景岳全書》說:「輕手不見,重取乃得。」《通雅,脈考》說:「輕舉則無,重按乃得。」《四明心法》說:「輕按之則無,重按之則有。」都有將輕重絕對起來之弊。當然,沉脈強調重手取之是對的,但絕對化了就與「舉之不足,按之有餘」產生了某種矛盾,既對脈位的說明沒有特殊的長處,又湮沒了脈勢,所以這類說法是有流弊的。對比《醫燈續焰》說得較好:「非重按不可得,更有深深在下之勢,《脈經》所謂『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者是也。」將重手指法所得的不只是脈位,更強較脈勢,並將重手這個具體指法與「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這一高度概括、神理兼到的經典說法結合了起來,這就使重手指法這一技術性的方法取得正確的解釋而無流弊。

對於沉脈,古人亦有客觀形象的比喻。由於《內經》、《難經》有「石」的這一稱謂,所以後人往往以「如石投水」等詞彙來形容沉脈。這是因為「如石投水」既有了「石」的形象,又有向下沉潛的脈勢和到了底部才更加明顯重實的脈位脈形的反映。例如《太素脈秘訣》、《瀕湖脈學》都說是「如石投水,必極其底」。《診脈三十二辨》「其」作「於」。《脈訣匯辨》說:「如水投石。」《新著四言脈訣》、《診家正眼》、《脈訣啟悟註釋》如之。《醫家真傳》作「如石下沉。」《四診抉微》說:「如水投石,必極其底」。《脈法統宗》說:「如石墜水。」《三指禪》引楊氏說:「如石沉水底。」《脈如》說:「如石沉水,必極其底。」文字雖或有小的出人,意思是相同的。對沉脈的形象描述還有《脈訣》的「狀如爛綿」,這個說法《外科精義》曾引用,但這種譬喻不恰當,《脈訣刊誤》曾做了批判分析說-:「爛綿乃弱脈,非沉也。」這種指正是對的。《瀕湖脈學》引楊氏作:「如綿裹砂,內剛外柔。」較為合理,《四診抉微》與《診脈三十二辨》都引用了此說。《脈如》只引用了」外柔內剛」。

另外,《脈法統宗》在「如石墜水」之下又說:「如水罩沙。」亦可備參考。歷代脈學書亦有對沉脈脈形的一些片面、錯誤、詞費及過於簡單的說法。除前面提到《脈訣》的「狀如爛綿」以外,如《脈訣》說:「尋之似有,舉之全無。」這將沉脈說成是微渺難尋的了。受其影響,《崔氏脈訣》於是又有「隱隱約約,微渺難尋」之說,將一個常見的脈位弄成不清不白的了。《脈訣》又有「緩度三關」之說,沉是個脈位問題,緩是個頻率問題,二者相混,概念不清。《診宗三昧》說:「舉指減少,更按益力,縱之不即應指。「縱之不即應指,其意是略抬手指即可以摸不到脈搏跳動,想以此來進一步講清楚沉脈,但張氏前而還有「輕取不應,重按乃得」等語,沉脈的脈形本來可以算是說明的了,最後加上這句「縱之不即應指」,很容易造成與戢止的脈相混,實際是多餘而易生誤解的。從《醫學心悟》只以「沉,不浮也」解脈,其弊亦與解浮脈等,造語過簡,不解決問題。《脈如》說:「按之愈實」,有與實相混之弊。至於劉純在《醫經小學》中的:「沉舉都無按有餘」,受七言韻語的影響,不但遷就形式,語意不明,而且「以辭害意」了。

此外古人對浮沉二脈還有些比喻,如浮脈法天,沉脈法地;浮象火炎上,沉像水潤下等等,過於抽像,對脈理或有說明意義,而對於脈形則實際意義不大。浮沉二脈從《內經》起就是「對舉」的,實際含有中,中是正常脈,故不具論。但《難經》於浮、中、沉三級的分訣以外,由於《難經》主張浮沉分級法以候五臟,故爾在第五難中有五級的分法:「然缸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