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泰說到華佗

周泰身中十二槍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縣)人。東吳大將。曾引軍投奔孫策,被任為軍前校尉,從孫權駐守宣城,在山賊攻入宣城時,周泰拚死將孫權救出。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說:周泰在與孫權守宣城的時候,忽然山賊四面殺至,當時正值半夜,抵敵不過,周泰急將孫權(當時孫權尚幼,僅十幾歲)抱到馬上,自己赤體步行。數十個山賊用刀來砍,周泰奮力抵抗,提刀砍殺十餘人。隨後一賊躍馬挺槍直取周泰,被周泰扯住槍,拖下馬來,奪了槍馬,殺出一條血路,救出孫權。山賊逃跑了,周泰身中十二槍,金瘡發脹,命在旦夕。

孫策聞之大驚,由郡吏虞翻推薦華佗,說:「此人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真當世之神醫也。當引之來見。」不一日引至。孫策見華佗鶴髮童顏,飄然有出世之姿。乃待為上賓,請他為周泰診治。華佗看了之後說:「此易事耳。」投之以藥,一月而愈。

在《三國演義》中,華佗共出現過三次,給周泰治槍傷是第一次;給關雲長刮骨療毒是第二次;給曹操治療頭風是第三次,就在第三次死於獄中。華佗醫治周泰,一請便到;給關公刮骨療毒,不請自來;給曹操治療頭風,卻請假回家,回家後又借口妻子有病,幾次請求延長假期,結果曹操將華佗投入監獄,並殺害了他。

外科鼻祖——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縣人,又名敷。在徐州一帶遊歷求學,通曉幾種經籍。他通曉養生的方法,當時他已經年邁,卻保持著壯年的容貌。他精於醫方和用藥,對藥物的份量心中有數。

華佗生活的地區是軍閥混戰的地方,連年的戰禍給那裡的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除瘟疫流行外,還帶來了許多外傷疾病。華佗經常治療這些疾病,因此在外科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後人稱他為外科鼻祖。

由於缺乏麻醉藥,外傷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十分痛苦。華佗根據《神農本草經》中關於烏頭、莨菪子、麻蕡(fen,草字頭加賁字)、羊躑躅功效的記載,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將幾種具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組成一個方劑,經過多次實驗,證實這個方劑確有麻醉作用。華佗將它命名為麻沸散。華佗又從飲酒過量使人醉而不省中得到啟發,將麻沸散和酒在手術前一起服用,加強麻醉的效果。從此,麻沸散在外科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

針灸術上的絕技

華佗在針灸術上也有許多絕技。如需艾灸,他選一兩處穴位,每處灸七八壯,病痛便消除了。如需要扎針,也不過選一兩處穴位。病人有針感後隨即拔針,疾病也就隨著消除了。華佗取穴精簡,注意針感傳導,因此收到良好的療效。

華佗在針灸上之所以有超人的技術,與他善於學習和總結經驗是分不開的。相傳一次,督郵徐毅患病,請醫官劉祖針灸治療,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咳嗽,欲臥不安」。過了一天,請華佗醫治,華佗發現,由於針刺傷了內部臟器,所以產生了新的病症。華佗根據這個原則,進行反覆研究。認為劉祖所以能刺傷內臟器官,是由於按照古人「挾脊相去三寸」(以脊椎骨為正中,旁開一寸半)的取穴方法。華佗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了「挾脊相去一寸」(以脊椎骨為正中,旁開各五分)的新方法。根據現代解剖學來看,華佗的取穴方法,是接近於脊椎兩旁的交感鏈,如在這個部位扎針,不僅確保安全,而且能取得好的針刺效果。這種取穴的方法是華佗創造的,後世為了紀念他,將這些穴位命名為「華佗挾脊穴」。目前臨床上仍為廣大醫務人員所採用。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