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筆下的本草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科技文化昌盛,中外醫學交流繁榮的年代,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歲月,眾多的文學家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精美詩篇和鴻文巨著。他們的作品除了文學外,常常涉及到醫學理論、養生學、本草學等內容。這些文醫並茂的科學文化資料,對中醫學的傳承,起了很好的作用。茲將由唐代文化名人編撰的本草書籍作一簡介。

廣文館博士的《胡本草》

鄭虔,字弱齊,唐天寶初,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官任協律郎,遷廣文館博士。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他精通地理、兵法。對詩、書畫有高深的造詣,唐玄宗稱他為「鄭虔三絕」。他所寫的文章,結構嚴謹,言簡意賅,優美動聽。

鄭虔與杜甫是摯友。至紹二年,鄭虔因私撰國史罪被謫台州,杜甫撰《送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於詩》以送別:「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心時。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永別,九重泉路盡交期。」聲聲淚,句句情,把相思之情寄托在「九泉路上」。多年後,杜甫在泰州得知鄭虔為廣文館博士消息時,感概之,作《有所思》以志。

《新唐書·藝文列傳·鄭虔傳》記載:鄭虔好醫學,尤喜搜集歷代有關藥物治病的文獻資料,常採集中草藥為人治病。時有胡人慕其書畫,虔每以書畫交換藥品。在唐玄宗欲往西子國求靈藥,監察御史楊范臣進諫「胡藥之性,中國多不能知。」的影響下,鄭虔進一步搜集整理胡中(胡中,泛指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和西域地區)藥物和應用經驗,寫成專門討論胡藥的本草著作《胡本草》七卷,為後世研究外來藥留下了寶貴資料。

銀青光祿大夫的《食療本草》

孟詵,生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卒於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據《舊唐書·列傳》和《德平縣志·人物誌》載:孟詵,汝州梁人,寄籍平昌,孟子三十一代孫。

唐代神龍年間,孟詵告老還鄉,居於伊陽山中,採集藥物,精心炮製,以食藥養生。孟詵雖年已高,仍鶴髮童顏,力如壯年,有人請教他養生之道,他說:「若能保生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

唐朝景元年(710年)睿宗(李旦)即位,遣人召孟詵入朝為官。孟詵以年老固辭。李旦不忘舊好,賜錦緞百匹,又命河南府,每年春、秋二季按時送給羊、酒、糜粥,以示優懷。孟詵享年93歲,無疾而終。

孟詵 在伊陽山期間,採集藥物200餘種,分論其食性,功用,記述禁忌,鑒別異同,再結合自己食用經驗和探索所得的養生方劑,編成《補養方》三卷。後經張鼎增補,更名為《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原書已佚。其帙文散見於《證類本草》、《醫心方》等書。清·光緒三十三年,英人斯坦因在莫高窟發現五代人手抄本《食療本草》殘卷,上有石榴、芋等26種食藥詞條,現存英國倫敦博物館。1930年,日本人中尾萬三考察校訂了該書,並寫出《食療本草考察》一文。

現存《食療本草》分兩編三卷,收錄260種食藥,歸並了同類條文,更正疑誤,收錄許多唐初本草書未載的食藥,闡明了許多獨到而精闢的學術觀點,更體現了食藥同源的思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波斯後裔詞人的《海藥本草》

李珣,字德潤。晚唐四川樺州人(今四川三台)。妹舜弦,為前蜀王衍昭儀,珣曾以秀才預賓貢。傳為波斯香藥商人李蘇沙的後裔,隋末隨唐僖宗來華,以唐代國姓改李。

李珣,在文學上有一定造詣,愛醫藥,好詩章,著有《瓊瑤集》,為「花間派」重要詞人之一。據《國史經籍志》載,李珣晚年隱居嶺南,並遊歷江蘇、浙江等地,對一些海舶運載而來的國外藥品多所接觸,且家庭常年從事香藥貿易,對海藥的性味、功用有較多的瞭解。於是,他以《新修本草》為體例,參考書籍40餘種,撰寫了《海藥本草》六卷,收載藥物124種。書中所記載的絕大多數是從海外傳入,或從海外移植至中國南方的藥物,如:海桐皮、天竺桂、沒藥等,為他書所未載。在已知記錄產地的藥物中,產於南海的32種,嶺南20種,廣南10種,波斯15種,大秦5種,西海5種。李珣對這些藥物的產國、產地、藥物形態、性味、功用、採集炮製以及鑒別真偽的方法,都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海藥本草》成書於唐末五代間,在南宋末年已亡佚。但所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書。範行准氏自上述書中進行輯錄,輯成《海藥本草》五冊,共輯藥物124種,其中有李珣所增藥品16種:車渠、金線礬、波斯白礬、瓶香、宜男草、籐黃、師草子、莎木面、反魂香、海紅豆、落雁木、奴會術、無名木、海蠶、郎君子等。

《海藥本草》,不僅補遺了不少以前本草書所未載的新藥,而且對以前本草記述的部分藥物,作了補充或釐正錯誤。同時大量收載了香藥品種50多種,對國外輸入的藥物和補遺中國本草學方面,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後唐進士的《藥譜》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記載:《藥譜》,又名《藥名譜》,為後唐進士侯寧極所撰。成書於後唐天成年間,為《說郛》之一。侯寧極的《藥譜》「盡出新意,考立別名」。對159種藥物的名稱加以改換,變成鮮為人知的文字隱語。如牽牛曰「假君子」,川烏曰「昌明童子」,黃芪曰「百藥錦」,黃芩曰「苦督郵」,石楠葉曰「冷翠金剛」,沉香曰「遠秀清」,神曲曰「化米先生」,白芷曰「三閭小玉」等等。元·陶宗儀《說郛》、宋·陶谷《清異錄》、清·汪汲《怪疾奇方》等書,均收錄了有關《藥譜》的內容。

《藥譜》如此異名,似存怪異。但對研究古籍藥物名稱和別名,可作為參考資料,若撰以之引用炫奇,或作處方用名,則有故弄玄虛,畫蛇添足之弊了。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