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要素

體質要素是指構成人體的生命物質在結構、機能與代謝上反映出來的必要的可測定的「分析單元」,包括反映組織結構特性的「分析單元」,如體表的皮膚與毛髮,體內的內分泌腺,神經系統的形態學特徵及DNA雙螺旋結構基因順序等;反映生理機能特性的「分析單元」,如心率、肌力、肺活量、膜電位等;以及反映物質代謝特性的「分析單元」,如基礎代謝率(BMR)、體溫、尿色、血糖水平、氮平衡水平等。從中醫學角度而言,構成體質的要素主要涉及體表形態、臟腑、精氣血津液以及由此產生的生理功能等。

1.體表形態

體表形態是指個體外觀形狀上的特徵,它以軀體形態為基礎,並與內部臟器結構有一定的關係。體表形態差異最為直觀,故備受古今中外體質研究者所重視。觀察體表形態,主要視其身體之肥瘦長短,皮肉之厚薄堅松,膚色之黑白蒼嫩的差異以及舌象、脈象等。其中,尤以肥瘦最為重要,如《靈樞·逆順肥瘦》及《靈樞·衛氣失常》即以體型將人分為肥人與瘦人,肥胖體質又以其形態特徵等劃分為膏型、脂型和肉型。元·朱丹溪則進一步將體型特徵與發病相聯繫,指出:「肥人濕多,瘦人火多」(《格致余論》)。

2.臟腑

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均離不開臟腑,因此,臟腑的形態和功能特點,是構成個體體質的要素。在個體先天遺傳性與後天環境條件相互作用下,不同個體常表現出某一藏象系統的相對優勢化或劣勢化的傾向。《靈樞·本藏》說:「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頗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凡此不同,造成了個體體質的差異。此篇還介紹了如何根據外部徵象推知其內在臟腑之大小堅脆之異,及其生理病理意義,如「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脾小則髒安,難傷於邪也」,「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等,提示了臟腑的形態和功能特點,影響著體質。張介賓《景岳全書·傳忠錄》在「藏象別論」中,明確闡述了五臟功能強弱與體質的關係,指出:「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則髒氣各有強弱,稟賦各有陰陽。髒有強弱則神志有辨也,顏色有辨也,聲音有辨也,性情有辨也,筋骨有辨也,飲食有辨也,勞逸有辨也,精血有辨也,勇怯有辨也,剛柔有辨也,……此固人人之有不同也。」

3.精氣血津液

精氣血津液,都是維持生命活動、決定生理特點的重要物質。所以,血氣之多少,精虧之與否,津液之盈耗,陰陽之偏頗等,都影響著體質,成為構成體質的基本要素。《靈樞·通天》謂:「凡五人者,其態不同,筋骨氣血各不等。」《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言:「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如「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等。馬蒔注曰:「知其氣血多少,則可以辨二十五形而調之。」津液之虧耗者,則易表現為「瘦削燥紅質」;體內水液滯留或代謝遲緩者,又多表現為「形胖膩滯質」。在正常生理條件下,每個個體之間實際上存在著陰陽量的一定差異,使不同個體之間在生命活動表現形式上呈現出某些傾向性和在屬性上偏陰偏陽的差異性,形成古代醫家常說的「陰體」、「陽體」等。故章虛谷在《醫門棒喝·人身陰陽體用論》中指出:「治病之要,首當察人體質之陰陽強弱,而後方能調之使安。」章氏並根據人體陰陽強弱之異,將體質劃分為陽旺陰虛之質、陰陽俱盛之質、陰盛陽虛之質、陰陽俱弱之質四種類型。精之盈虧,則多與年齡有關,老年體質的共性即為精之不足。體質要素按其表現方式及其對體質形成意義之深刻程度,可分為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與深層根源性體質要素。一般而言,從測試者的感覺器官可以直接檢測到的體質要素,如體型、食慾、面色、舌象、脈象等,是由體表直接表現出的特性,為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凡決定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本質的,都屬於深層根源性體質要素。從中醫學角度而言,先天之精是最深層根源性體質要素,陰陽的平衡調節居其次,再次則為臟腑與氣血津液,均為深層根源性體質要素。一般情況下,一種根源性體質要素往往控制著一種或多種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同時,一種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亦可以受幾種深層根源性體質要素的控制。體質要素一般具有遺傳性、相對穩定性、可預測性、可變性、轉化性、相關性等特性。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