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鱉蟲高產養殖技術措施

地鱉蟲,又叫土鱉蟲、土元,為常用中藥材,具有破血逐瘀、消癥瘕、續折傷等功能。藥用於配方及眾多中成藥原料,並是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活體餌料。此外,近年活地鱉蟲在一些地區成為餐桌上的佳餚,需求量劇增,成為市場上熱銷品種,價格不斷飆高。2003年市價每千克干品(下同)還只是25~30元,2004年便升至40~45元。剛進入2005年續升至55~60元,一年多時間其價升幅高達 100%~120%。目前正值發展養殖地鱉蟲的大好時機,現將高產養殖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一、採用適宜的養殖方式

地鱉蟲養殖方式有多種,要獲得高產宜採用池養:可用閒置房屋,在室內用磚砌成長寬100厘米?00厘米,高30厘米的池若干個,池底用磚塊鋪成或水泥抹平,池壁磚縫也抹水泥使之光滑,每個池口加蓋嚴密木蓋,並留有紗窗透氣;層疊式飼養:在室內用水泥預制板砌成飼養池,每個池面積約1平方米左右、深30厘米,可靠牆砌疊起3~5層,既可充分利用室內空間,增加養殖量,冬天還可增加室溫,有利於地鱉蟲生長發育。

二、配製好養殖土

地鱉蟲是生活在土層內的昆蟲,日間棲息土層內,夜間在表土層覓食。要求質地疏鬆、肥沃、乾濕度適中(抓手捏成團為宜)的養殖土。配製的方法:用菜園土、垃圾土或溝泥,同時摻入20%~30%發酵過的雞糞、豬糞、馬糞等,粉碎後拌和均勻配成營養豐富的飼養土。入池前在陽光下暴曬1~2天,殺死病菌、害蟲,然後過篩除去雜物和石塊。池中鋪飼養土的厚度,1~4月齡若蟲為7~10厘米,5月齡若蟲以上為15~20厘米。

三、投喂營養豐富飼料

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可分三類:

精飼料,包括麩糠、豆餅、碎米、玉米粉等;

動物性飼料,包括家禽、家畜、魚類等屠宰的下腳料或餐廳剩下的殘渣等;

青飼料:包括蔬菜、豆類、薯類的葉片,瓜類的花朵、果實、果皮、果瓤等清潔鮮品。

營養精飼料配製:

I號,玉米粉1000克、豆餅200克、骨粉100克、麥麩500克,加適量水拌勻,以手抓成團,鬆手即散為宜,宜隨配隨喂;

II號,麥麩500克、奶粉450克、乾麵包酵母50克、瓊脂50克、白糖3.5克、乾菜粉100克、抗壞血酸5克。瓊脂用水煮熔解後冷卻至40℃時,加入麥麩、奶粉、酵母、白糖、乾菜葉粉,最後加入抗壞血酸拌勻,製成塊狀,用50~55℃溫度烘乾,投喂時壓碎成豆粒大小;

III號,瓊脂3.5克、維生素2.7克、葡萄糖5.5克、啤酒酵母2.2克、酪素5.5克、膽石醇0.2克、玉米粉3.6克、水125毫升,將上述原料倒入三角瓶內,經高壓消毒25分鐘後,用棉團塞口,使用時將配好的飼料置培養皿內,放入飼料盆中,供1~2月齡若蟲食用。

投喂營養飼料,可促進地鱉蟲的生長發育,縮短養殖時間,提高產量。投餵飼料時,要做到乾濕相兼,精料食光,青料有餘,粗精搭配,以青為主的原則,並按不同蟲齡、蟲期進行投喂。1~3月齡若蟲應投喂III號飼料或麥麩拌切碎的瓜花、嫩菜葉,投喂應少量多餐,量少勤添。4~7月齡若蟲活動逐漸增強、食量增多,飼料配合時可增加青飼料比例,品種要多樣化,保證營養全面,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低於16%,可加入1%食油,此時可投喂I號和II號飼料,青飼料要晾乾水分才投喂,一般每日1~2次,春秋季氣溫低時每2~3天投喂1次。8~11月齡若蟲投餵飼料與中齡若蟲相同,但蛋白質含量應增加比例。成蟲期,已進入繁殖期,投餵飼料應以精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蛋白質含量要達22%以上,提高食油、骨粉的比例,投喂時間原則上是每天傍晚。總而言之,飼料的投喂要做到定時、定量、定質量、定點。

四、適當養殖密度

適當養殖密度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應根據不同蟲齡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每平方米養殖池、台的密度為:1~3月齡若蟲70000~90000只(重約450~900克)、4~7月齡若蟲25000~35000只(重約2250克)、8~9月齡若蟲9000~18000只(重約2250克)、10月齡以上若蟲2700~4500只(重約2250克)、成蟲1800~2250只(重約4500克)。

五、科學管理

認真做好地鱉蟲養殖管理,是提高孵化率、成活率,促進生長發育,增加產量的關鍵。主要管理措施是:分擋養殖,即按不同時間產的卵鞘、分批孵化分擋分池管理,既便於餵食、添料,又便於管理。一般按蟲體大小分為四擋:即芝麻擋(1~2月齡若蟲)、黃豆擋(3~4月齡若蟲)、蠶豆擋(5~6月齡若蟲)、拇指擋(成蟲)。按不同擋次分擋分池養。成蟲池中的雌蟲交配後8~10天便產卵,6~9月為產卵盛期,地鱉蟲有吃卵惡習,產卵後應將產下的卵鞘分離開,另放在孵化池內讓其自行孵化,一般每15天取一次卵鞘,取時先用2目篩將成蟲篩出,然後用6目篩篩出卵鞘,按不同時期,分批放入孵化池內孵化;養殖土調節,地鱉蟲在養殖期間要根據不同齡期調節好養殖土的濕度和厚度,從而適應生長發育需要。1~4月齡若蟲養殖土鋪厚度為6厘米左右,含水量為20%;5~7月齡若蟲養殖土鋪厚為12~15厘米,含水量12%左右;8月齡以上若蟲及產卵成蟲養殖土鋪厚15~17厘米,含水量為13%左右。另外,夏季則宜薄些,冬季宜厚些;溫濕度管理,地鱉蟲是變溫動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受到外界影響,尤其溫濕度對其影響較大。一般室溫保持在15~35℃時,能生長發育正常。夏季(7~9月)是地鱉蟲一年蟲生長發育旺盛期,又正值是高溫高濕期,室溫超過35℃時應把門窗打開,使空氣流通,降低溫濕度,也可以室內放冰塊降溫和放生石灰吸收室內水氣降濕。入秋以後,天氣乾燥,空氣相對濕度下降,影響室內空氣和養殖土濕度,對地鱉蟲生長發育不利,應在室內和養殖土噴灑清水,提高濕度,同時投喂含液汁豐富的嫩菜葉和瓜類花朵,補充地鱉蟲體內水份損失,防止大量死亡。冬季氣溫下降,要做好保溫工作,適當加厚養殖土,並在池上蓋稻草或乾草,把門窗關閉好。

六、加溫養殖

地鱉蟲入冬低溫有冬眠的習性,且長達5個月左右,因此,其生長發育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完成一個世代需2~3年。如果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的條件下,並改善其營養條件,打破其冬眠,加速其生長及繁殖,可以縮短其完成一個世代所需時間,由生長週期從24~33個月縮短到11個月,這樣可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加溫的方法是:用2層厚的塑料薄膜把整個養殖房罩住,在加溫前先把門窗用棉單掛上,不留空隙,以便保溫,加溫可在室外燒爐,把暖氣通入室內,或通入電暖氣,而提高室內溫度。加溫室的溫度保持在25~32℃之間,有利於促進若蟲的生長發育,縮短各個蟲齡。從而提高產量。加溫應在11月下旬當氣溫降至10℃時開始,至第二年4~5月止,加溫養殖後要經常觀察室內溫度的變化。室溫不宜超過35℃,過高要降溫;若溫度低於20℃時要加溫,加溫後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會降低,要經常30℃溫水噴灑。還應注意,溫度高時,地鱉蟲活動旺盛,體內消耗水分大,應適當增加投喂青飼料,以補充蟲體的水分。

七、疾病及天敵防治

地鱉蟲常見危害嚴重,會導致大量死亡的疾病和天敵有:

綠霉病:患病蟲體腹部呈暗綠色,具斑點,觸角下垂,腳縮一塊,身體柔軟無力,行動遲滯,不覓食,白天爬出地面後死亡。病因是飼養土濕度過高。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蟲,並將已染病菌的舊土更換,墊上新土;

2、用1%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蟲體和養殖池滅菌,且控制養殖土含水量20%左右;

3、飼料中拌入0.1%土黴素或氯黴素飼喂,連喂3次。

卵塊曲霉病:由於卵化池內高溫、潮濕,導致卵和若蟲死亡。

防治方法:

1、配製好的養殖土在太陽下暴曬消毒後再放入池內;

2、取卵時篩出的卵鞘,用3%的漂白粉1份與石灰9份混合撒於上面,消毒10~20分鐘,將卵鞘篩出放孵化池內孵化。

大肚病:病蟲體脹肚大,糞便灰綠色,行動遲緩,食量少;雌成蟲停止產卵,蟲體變黑,無光澤。

防治方法:

500克飼料中拌入食母生1片、復合維生素2片(研成粉末),連續喂2~3天。

螨類:粉螨寄生於地鱉蟲體上,吸食體液,影響蟲體生長發育,重者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1、粉螨多從飼料中感染,因此,所用的飼料應經陽光暴曬或炒過再投喂;

2、香餌誘殺,白天用炒熟的肉、魚、骨頭誘殺,每隔2小時清除1次,誘餌復炒重複使用;

3、更換養殖土。

胃壁潰瘍病:是由餵飼料不當,導致地鱉蟲長期瘀食,消化不良。病蟲腹下部中段處出現黑色斑點,胃壁與節間膜粘連,嚴重時節膜潰爛,流出臭液,從而絕食死亡。

防治方法:

1、粗、精、青飼料合理配投喂,並保持新鮮;

2、1000克飼料中拌入酵母片和適量抗生素和維生素B;

3、加喂帶鹼性的干飼料,用500克炒香米糠與研碎小蘇打20片,土黴素5片,分次投喂;

4、忌投喂含水分大的青飼料。

螞蟻:是地鱉蟲的主天敵。往往成群結隊咬死地鱉蟲和搬走飼料;

防治方法:

1、發現蟻群,立即清池。堵住蟻穴,並在池周圍塗一圈寬3~6厘米的凡士林或機油帶,池四周再撒少量石灰粉或氯丹粉拌濕土撒於池周圍;

2、用豬骨頭等物引誘螞蟻聚食時,集中殺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