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近年來,隨著白朮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白朮的病害呈現逐年偏重發生趨勢,特別是苗期的立枯病;成株期根和根莖的根腐病、白絹病;葉片的斑枯病發病率高,危害最重,給藥農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發生規律及危害特點

1、立枯病:又叫爛莖瘟,是白朮苗期的主要病害。病原為立枯絲核菌,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殘體內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遇適當寄主即可侵入為害。在病部又可產生菌絲,很快蔓延擴展危害鄰近植株。該病為低溫高濕病害,早春播種後如遇低溫陰雨天氣,術苗生長緩慢,組織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極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現爛芽、爛種。幼苗出土後,在近地表的幼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並很快延伸繞莖,莖部壞死收縮成線狀"鐵絲莖",病部常粘附著小土粒狀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導致毀種。貼近地面的潮濕葉片也可受害,邊緣產生水漬狀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葉。

2、根腐病:又稱干腐病,是白朮的重要病害之一。土壤帶菌和種栽帶菌是病害的侵染來源。種栽在貯藏過程中,受熱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當土壤淹水、土質粘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以及有線蟲和地下害蟲危害等原因造成植株根系發育不良或產生傷口等情況下,極易遭受病菌浸染髮病。病菌要求高溫,常在植株生長中後期,氣溫升高連續陰雨後轉晴時病害突然發生。該病一般自4月下旬開始發生,6-8月盛發,病株率20%左右,重病田可達60%以上。8月後期逐漸減輕,並趨於穩定。其發病症狀為根莖細根變褐腐爛。後蔓延到上部肉質根莖及莖桿,呈黑褐色下陷爛斑,地上部開始萎蔫。根莖和莖切面可見維管束呈明顯變色圈,後期根莖全部變為海綿狀黑色干腐,植株枯死,易從土中拔起。新、老產區均發生普遍,造成干腐、莖腐和濕腐,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3、白絹病:俗稱"白糖爛",危害根狀莖。帶菌的土壤、肥料和種栽是病害的侵染來源。發病初期以菌絲蔓延或菌核隨水流傳播進行再侵染。田間初見病株在4月下旬,6-8月為發病盛期,高溫多雨易造成流行。一般田塊發病率在15%左右,重病田達20%以上。8月以後發病率逐漸下降,病情趨於穩定。發病症狀是根莖上的鬚根和根莖變成褐色,根莖表面佈滿白色菌絲,菌絲裡面能看見乳白色或淺褐色的菌核。有時在病株莖桿基部周圍的土表層也能看見白色的菌絲,其間也有菌核。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株地上部分的莖葉逐漸枯死,地下根莖開始腐爛,腐爛的根莖呈"爛薯"狀。

4、斑枯病:藥農稱"鐵葉病",是白朮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重要葉部病害,葉片因病引起早枯,導致減產。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病殘體及種栽上越冬,成為次年初發次侵染源。翌春分生孢子器遇水滴後釋放分生孢子,自氣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斑上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又不斷引起再侵染,擴大蔓延。種子帶菌造成遠距離傳播,而雨水淋濺是近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昆蟲和農事操作也可引起傳播。該病害發生期長,流行需要高濕度,多在4月下旬開始生,6-8月盛發,雨水多,氣溫大升大降時發病重。發病症狀為葉上初生黃綠色小斑,後因葉脈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規則形,暗褐至黑色,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點。嚴重時病斑相互匯合佈滿全葉,呈鐵黑色,莖和苞片也產生相似的褐斑。

二、防治措施。

由於土壤、種栽、肥料及病殘體帶菌是白朮病害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白朮病害的防治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堅持土壤消毒和種子種栽處理的前提下,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可抑制病害的發生;一旦發生病害可用藥劑封殺病區,控制病菌的蔓延和傳播,能減少病害造成損失。

1、選地整地:宜選擇生荒地或停種白朮4年以上、土層深厚、坐南朝北、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的山地作白朮育苗田和栽培田。所選地塊最好是略帶坡度的坡地,以利於透水和排水。育苗地以坡度在10-15度之間、較瘠薄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為好,過肥的地白朮苗嫩葉過於柔嫩,抗病力弱。前作收穫後要及時進行冬耕,既有利於土壤熟化,又可減輕雜草和病蟲危害。下種前施足基肥再翻耕1次,按育苗或移栽地的要求,細碎平整作畦。

2、土壤消毒:為能有效地防止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整地前,育苗地和栽培地每畝撒施50千克生石灰粉後再翻耕整細;播種和移栽前再用50%多菌靈或50%瑞毒霉顆粒劑每畝用1-2千克處理土壤;避免病土育苗或栽種。

3、種子處理:播種前,選新鮮、飽滿、成熟度一致的無病種子放入25-30℃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後取出,然後再用相當於種量0.3%的50%敵克松或0.5%的50%多菌靈拌種,這樣既可起到使種子吸水膨脹,又可起到殺菌作用,減少生長期間病害的發生。

4、窄床育苗,適時播種:先將育苗地開深60厘米、溝底寬40厘米的圍溝和腰溝;再做寬80厘米的苗床,相鄰2個苗床之間開深30厘米、溝底寬25厘米的排水溝與腰溝和圍溝相通,床面作成龜背形,以利排水。播種宜在3月下旬於4月上旬為好,過早易遭晚霜危害;過遲,由於溫度較高,前期適宜生長期短,幼苗生長差,易遭病蟲、雜草危害,種栽產量低。採用窄床育苗,並短期播種,可減少立枯病和其他病害的發生和傳播,降低帶菌術栽數量。

5、選擇術栽,高畦栽培:在選擇矮桿闊葉抗病力較強的品種的基礎上,選擇頂芽飽滿、根系發達、表皮幼嫩、尾部圓大的無病健壯的術栽(種栽收穫和栽種前各挑選1次)作種,並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漬3-5分鐘,晾乾後下種;大田種植同樣要開好腰溝和圍溝,面積較大(畝以上)的田塊改開腰溝為"+"字型溝與圍溝相通。然後做寬120厘米左右的高畦,相鄰畦間開深30厘米、溝底寬20厘米的溝與腰溝和圍溝相通,畦面作成龜背形,本地多在12月下旬至第2年2月下旬移栽,以早栽為好,早栽根系發達,扎根較深,生長健壯,抗旱和吸肥力強,抗病力也較強。

6、加強管理,合理施肥:應加強田間管理工作,苗期要間去密生苗和病弱苗,移栽田松土除草宜淺不宜深,以免傷根,並做好防旱排澇工作,防止田間缺水或濕度過大。雨水或露水未乾前不宜進行中耕除草、間苗、摘蕾、采種、種栽收穫等一切農事操作,以防病菌傳播。同時,不能忽視地下害蟲及線蟲的防治。"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是產區藥農總結出來的經驗。因此,強調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無害化)廄肥或堆肥為主,育苗地畝施1000-1500千克,移栽地畝施2500-4000千克,並配施復合肥。追肥以人畜糞尿等速效性肥料為好,幼苗基本出齊和5月下旬分別追施1次,畝施人糞尿800-1000千克。摘蕾後畝施腐熟餅肥50千克,人糞尿1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盡量少用化肥,避免偏施氮肥,施足磷鉀肥,防止白朮苗徒長,以利提高白朮品質,增強其抗病性。

7、堅持輪作:白朮忌連作,亦不能與白菜、玄參、花生、甘薯、煙草、茄科等植物輪作。可與前作為禾本科等病害輕的作物輪作,輪作年限4年以上,可減輕各種病害的危害程度。山地種植也不宜在種過白朮以及易感白絹病的植物(如番茄)的下坡地種植,否則,雨水帶菌易感染病害。

8、藥劑防治:白朮苗期發生立枯病,初期用50%石灰水淋灌病區,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75%敵克松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7天1次,連續2-3次,可控制其蔓延。大田發現根腐病或白絹病中心病株時,應將病株拔除並集中燒燬,再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病區。同時灌淋病株周圍的健株,以控制病情蔓延。也可對初發地全面淋灌1次。鐵葉病發病期,在集中處理病株殘枝的同時,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500-800倍液,7天1次,連續2-3次。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