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栽培中易發生的技術問題

豬苓有黑、灰、白三種顏色,分別稱作黑苓、灰苓和白苓。生長一年以上的豬苓菌核,表皮為黑色有光澤,質地緻密韌性強,斷面白色或淡黃色,部分可萌發菌絲;灰苓表面灰或灰黃色,光澤暗,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斷面白色,在適溫條件下萌發很快,可作藥用或留作無性繁殖用種;白苓(即幼苓)皮色潔白,手捏易碎,斷面嫩白可萌發菌絲,含水率高,烘乾後呈米黃色。這三種顏色的豬苓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通常是一體共存,它只是代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在同株或異株每個生長階段的增長體差異很大,也就是說,不能依其個體的大小來衡量它的生長時間。

1、關於蟲害的問題

在豬苓栽培的段木上發生了各類不同的蟲害,據分析,大多是螨類以及馬陸等害蟲在作怪,防治辦法很簡單,使用辛硫磷藥物,按說明的最低濃度配對後澆入栽培堆即可,一般為1000倍左右,此後注意預防,比如清理周圍環境、斷絕蟲源等,也可每3~7天對周圍噴灑一次殺蟲藥物,即可預防和切斷害蟲來源渠道。

2、關於段木發生雜菌的問題

段木由於速效營養較低,一般雜菌不易對其形成侵染,但當栽培半年左右,段木長期在無光、潮濕的環境中,也是很容易遭到雜菌侵襲的,一般多為木腐菌類雜菌,即真菌,預防措施為選擇優質菌種、掌握合適的水分、溫度等條件使蜜環菌健康生長,並盡快與豬苓密切接觸,形成良好的共生關係,但是,一旦發生雜菌,可將菌材塗刷100倍左右消毒王溶液,然後即可照常管理。

3、關於豬苓消失的問題

打開栽培堆,找不到豬苓的大菌核,甚至連小菌核也沒有,這就是所謂「豬苓消失」。原因有三:一是無性栽培用的豬苓(菌核)種有問題,或者感染病毒病菌、或者失去活性,被蜜環菌「吃掉」;有的可能是有性栽培用的豬苓菌種老化、退化,或者在運輸途中受熱等不適條件失活,導致栽培後其營養被蜜環菌吸收殆盡;二是蜜環菌菌材屬於多代培養,本身沒有供應營養的能力,使豬苓沒有營養來源而消失,或者有性栽培用的蜜環菌種老化退化引起的抗性低,無法給豬苓進行營養供給;第三,如果豬苓種和蜜環菌種沒有問題,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不當,如水分問題,蜜環菌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長,而豬苓則要求土壤含水率在30%~40%,水分稍大,豬苓因通氣不足而不能從蜜環菌菌索上吸收營養,水分過大,豬苓因通氣不足而失去活性,這時,蜜環菌菌索就會很自然地從豬苓菌核中吸收營養,最後導致豬苓的「消失」。一般可以安排半個月左右澆水一次即可滿足豬苓對水的需要。

4、關於生長速度慢的問題

豬苓屬於長週期生物,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才能長成,栽培半年時間,豬苓跟小塊生薑差不多大,屬於正常情況。一般條件下,蜜環菌菌索需要大約兩個月左右時間才能與豬苓密切接觸,此後還要經歷一個營養與反營養的階段,然後才能進入正常供應階段,半年時間能夠長成小塊生薑大小,此後還有兩年多時間,一般單塊重量可達250克以上。

5、關於溫度問題

豬苓的正常生長溫度,在14~28℃之間,達到30℃以後,就會自動進入生理休眠期,所以夏季管理,更應當心。盡快在栽培堆上覆蓋樹葉、雜草或草苫等,給豬苓創造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是獲得高產的有效措施。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