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小發散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消腫。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痺痛。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浸酒內服外搽。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2017年08月17日 閱讀 9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算盤子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治痢疾,瘧疾,黃疸,白濁,勞傷咳嗽,風濕痺痛,崩漏,帶下,喉痛,牙痛,癰腫,瘰疬,跌打損傷。 1《植物名實圖考》:利濕,破血。 2... 2017年08月17日 閱讀 10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苦檀子栽培技術 1、氣候土壤 以低山地區的溪溝兩旁和林邊,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為宜。 2、種植 一般以壓條繁殖為主。四川地區在冬季落葉後,把母株較長的莖籐分枝,分別繞成直徑... 2017年08月17日 閱讀 8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芒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主月經不調;閉經;產後惡露不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年08月17日 閱讀 2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赤小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固腎縮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頻數;肝熱目糊;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100g;或搗汁。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止小便數,去煩熱。 ... 2017年08月17日 閱讀 9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柞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止痢;止咳;解毒消腫。主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支氣管炎;癰腫;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研末,每次1-1.5g,小兒酌減。外用:...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8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栽培天麻,把好三關 一、溫度關: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天麻的生長、產量和質量。天麻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5—25℃,超過30℃時,蜜環菌和天麻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抑制;而當溫度低於15℃時,天麻...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9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識別真假黃連 黃連又名王連、支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連或雲南黃連的根莖,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黃連,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常用中藥。黃連因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又...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8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稀花蓼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急慢性肝炎;小便淋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7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纏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驚風,肝熱目赤,口苦,黃疸,筋骨熱痛等症。 用法用量 3~4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10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