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理氣藥之荔枝核 荔枝核味甘,性溫,屬理氣藥範疇。有行散滯氣的作用,適用各種氣滯作痛,荔枝核能入肝經,最常用於治療疝氣疼痛、睪丸墜脹疼痛等症。常配合小茴香,橘核、青皮、烏藥、川楝子等...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5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青魚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瀉熱,明目。治目赤腫痛,翳障,喉痺,熱瘡。 1《食療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塗熱瘡。 2《綱目》:消目赤腫痛,吐喉痺痰涎。 3《本草匯言》:...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7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串鈴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寒感冒;喉蛾;風濕骨痛;經閉;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1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谷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腰背疼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蕹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止血。用於食物中毒,黃籐、鉤吻、砒霜、野菇中毒,小便不利,尿血,鼻衄,咳血;外用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鮮品2~4兩水煎服。解救上述中...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8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天仙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解痙、止痛、安神、定喘。屬安神藥下分類的養心安神藥。 臨床應用 用量0,06~0.6克,內服,入丸散,治療胃痙攣疼痛、喘咳、癲狂。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2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蓽茇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行氣;降逆消食;散寒止痛;截瘧。主中寒脘腹脹滿;嘔逆;食積不化;疝腫;婦女宮寒不孕;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成粉,每次1-2g,每... 2016年08月19日 閱讀 13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全光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濕退貢。主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根;有利尿的功能。用於黃疸病。花序:用於產後出血。 【摘... 2016年08月18日 閱讀 1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菩提樹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汗解表;止痛鎮痙。主風寒感冒;頭身疼痛;驚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研末,或溫開水浸,1.5-3g。 摘錄 《中華本草》 2016年08月18日 閱讀 10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