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C 蟾蜍灰散 蟾蜍灰散--方出《肘後》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六 【處方】蟾蜍。 【功能主治】狂犬咬人重發者。 【用法用量】燒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嚙便為之,則後不發。 【... 2016年08月26日 閱讀 17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S 石蟾蜍 【拼音名】Shi Chan Chu 【別名】瓜蔞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趾葉栝樓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osnthes Merr.et... 2016年08月25日 閱讀 18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蟾蜍人工養殖越冬技術 隨著上海、廣州等地對蟾蜍肉食用量的增加,特別是近幾年又開發出蟾衣、蟾酥這味中藥材的一些新用途後,市場對蟾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為滿足社會需求,保護野生蟾蜍資源,我國一... 2016年08月17日 閱讀 17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炮製 蟾蜍養殖與加工技術 蟾蜍又叫癩蛤蟆,其頭部兩側各有一個耳後腺,內含白色漿液,醫藥上稱為「蟾酥」,是一種名貴的藥材。蟾蜍短缺價揚,已由1996年的每公斤400元,一路上漲到每公斤1800... 2016年07月08日 閱讀 14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蟾蜍入藥用處多 人工養殖技術 蟾蜍俗名癩蛤蟆、癩疙皰,我國藥典收載入藥的為其中常見的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個品種。蟾蜍耳後腺分泌物的干品,入藥稱蟾酥。蟾酥性溫,味辛,有毒,具解毒、消腫、強心、止... 2016年06月28日 閱讀 22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蟾蜍真假識別 蟾蜍又名癩蛤蟆,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除去內臟後的乾燥體。蟾蜍性涼味辛,有毒,入心、肝、肺、脾經,能破癥結、行水濕、化毒、殺蟲、定痛,用於治療疔瘡、發背... 2016年06月28日 閱讀 17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蟾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散結;消積利水;殺蟲消疳。主痢疽;疔瘡;發背;瘰疬;惡瘡;症瘕癖積;膨脹;水腫;小兒疳積;破傷風;慢性咳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或調塗... 2016年06月26日 閱讀 17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C 蟾蜍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 陶弘景:此(蟾蜍)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嚙之,口皆腫。 2. 《本草拾逝》:蝦蟆、蟾蜍,二物各別,陶(弘景)將蟾... 2016年06月17日 閱讀 25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D 獨腳蟾蜍 【別名】掌裂草葡萄、金線吊蛤蟆、石蟾蜍 【來源】葡萄科獨腳蟾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glabra Diels [A.... 2016年06月11日 閱讀 15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蟾蜍人工養殖技術介紹 蟾蜍又名癩蛤蟆。其耳後腺分泌的白色漿液,採集後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蟾酥內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蟾酥具有其它藥物不可替代的強心、利尿、抗癌、麻... 2016年05月30日 閱讀 17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