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苦蘵果實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利濕。主牙痛;天皰瘡;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汁塗。 【各家論述】《江西民間草藥》:治天皰瘡。 【摘錄】《中華本草... 2018年05月19日 閱讀 8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苦蘵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治感冒,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齦腫,濕熱黃疸,痢疾,水腫,熱淋,天皰瘡,疔瘡。 1《江西民間草藥》:治天皰瘡,大頭風,指疔,牙齦腫痛,濕熱... 2018年01月08日 閱讀 11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苦蘵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主水腫腹脹;黃疸;熱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江西民間草藥》:治水腫腹脹。 2.《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除濕清熱... 2017年08月08日 閱讀 5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 【拼音名】Kǔ Zhī 【別名】燈籠草、天泡子、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樸樸草、打額泡 【來源】茄科酸漿屬植物苦蘵Physalis Pubescens L.,以果、... 2017年01月13日 閱讀 16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Kǔ Zhī 【別名】敢、黃蒢(《爾雅》),蘵敢草(《爾雅》郭璞注),小苦耽(《本草拾遺》),燈籠草、鬼燈籠、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 2016年11月11日 閱讀 2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爾雅》郭璞註:蘵草,葉似酸漿,花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作葅食。 2.《本草綱目》:酸漿、苦蘵,一種二物也,但大者為酸漿,小者... 2016年10月06日 閱讀 16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果實 【出處】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拼音名】Kǔ Zhī Guǒ Shi 【英文名】Fruit of Downy Groundcherry 【別名】苦蘵果 【來源】 ... 2016年06月09日 閱讀 15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果實 【出處】《江西民間草藥》 【拼音名】Kǔ Zhī Guǒ Shi 【來源】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取。 【性味】《扛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酸,無毒... 2016年06月05日 閱讀 17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根 【出處】《江西民間草藥》 【拼音名】Kǔ Zhī Gēn 【來源】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夏、秋採取。 【性味】《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寒,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利... 2016年05月10日 閱讀 15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蘵根 【出處】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拼音名】Kǔ Zhī Gēn 【英文名】Root of Downy Groundcherry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苦蘵的... 2016年01月26日 閱讀 26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