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痺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1《本經》: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2《別錄》: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痺,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

3《藥性淪》:主留血。

4《唐本草》:療疳蝕,殺蟲。

5《四聲本草》: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

6《綱目》:治頭風旋運。

7《西藏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跌打瘀腫,惡瘡,燒傷,燙傷。

8蘇醫《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清熱,消腫。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帶過多,月經過多;外用治療瘡腫毒,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注意

《本草經集注》:得烏頭良。惡麻黃。

附方

1治關節炎:老牛錯(全草)一斤,何首烏三兩,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龍江中藥》)

2治無名腫毒,痔瘡,外傷腫痛:老牛錯莖葉,搗成泥狀,敷患處。(《黑龍江中藥》)

3治疳匿蝕口齒及下部:飛廉蒿燒作灰,搗篩,以兩錢匕服(每次煎兩小時),每日服二次。(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

備註

西藏以同屬植物科刺飛廉飛廉入藥,其特徵:莖具翼,有刺,幼時被白色柔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淺裂,邊緣有齒,齒上有針刺。頭狀花序單生;總苞片數層,先端具刺;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稍扁,具光澤;冠毛白色多層,基部合生。

摘錄

《*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