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膽

【出處】《本經》

【拼音名】Niu Dǎn

【來源】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囊或膽汁,從宰牛場收集,取得後掛起陰乾或自膽管處剪開,將膽汁傾入容器內,密封貯藏。或加熱使之乾燥亦可。

【生境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性狀】新鮮牛膽囊呈腎臟形,長約18~20厘米,最寬處約5~6厘米,干後呈囊狀,有縱皺。新鮮的膽汁為綠褐色或暗褐色微透明的液體,略有粘性,稍干則變為濃稠。完全乾燥者,呈綠褐色固體狀,揉之則成粉質。氣腥臭,味苦。膽汁以汁濃、色綠褐者為佳;乾燥者以無蟲蛀者為佳。

【化學成份】

牛膽汁除水分外,主要含膽酸鈉鹽、膽色素、粘蛋白體及少量脂肪、肥皂、膽甾醇、卵磷脂、膽鹼、尿素以及氯化鈉、磷酸鈣、磷酸鐵等無機鹽。

膽酸鈉鹽具有強大的乳化脂肪效力,是油脂水解時起重要作用的物質;膽汁的苦味主要基於膽酸鹽。

膽色素賦予膽汁以污綠色。有兩種重要的膽色素,即膽紅素與膽綠素,它們是血液中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在肝臟中生成。膽紅素也可從牛黃(見牛黃條)提制。

【性味】《別錄》:味苦,大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膽、肺三經。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利膽通腸,解毒消腫,治風熱目疾,黃疸,便秘,消渴,小兒驚風,癰腫痔瘡。

1《別錄》: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睛。烏牛膽,主明目,療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神。

2《藥性論》:青牛膽主消渴,利大、小腸。

3《日用本草》:治小兒驚風痰熱。

4《綱目》:除黃,殺蟲,治癰腫。

5《現代實用中藥》:為健胃整腸、苦補苦瀉劑。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結,肝膽性黃疸,胃部膨滿。

【用法用量】內服:乾燥粉末,1~3分;或入丸、散。外用:取汁調塗或點眼。

【注意】《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熱者不宜用。

【附方】

1鎮肝明目:臘月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後一百日開取,食後、夜間吞二七枚。(《藥性論》)

2明目清心,烏鬚髮,補養下元,生髓,去風濕,壯精神:何首烏、白茯苓、槐角子各二兩,生地黃、當歸各一兩。上共為末,裝入黑牛膽內,連汁掛在背陰處,至九日取出,研為末,溫酒調服二錢或三錢,百日見效。(《攝生眾妙方》牛膽散)

8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郁不安而發黃,因大饑後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兩,牛膽一枚(干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聖惠方》)

4治肝膽病性黃疸及慢性便秘:牛膽汁乾燥粉末,為丸劑,或裝入膠囊中,每日三回,每回三分,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5治痔漏:犍牛兒膽、蝟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將蝟膽汁、膩粉、麝香和勻,入牛膽內,懸於簷前四十九日,熟,旋取為丸如大麥,用紙拈送入瘡內,後追出惡物是驗。(《經驗方》)

6治金瘡:牛膽,納石灰於內,懸通風處百日,敷。(《本草備要》)

【臨床應用】治療百日咳:取新鮮牛膽汁蒸乾研粉,然後將牛膽粉240克,澱粉240克,白糖520克,混合成為粉劑。2歲以下每日0.5~1克,2~5歲1~1.5克,5歲以上1.5~2克,分2~3次服。同時配合對症治療。據250例觀察,基本痊癒52例,減輕130例,有效率72.8%。對早期的效果較好,如配合天冬合劑,療效可提高。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