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與整地
育苗地選擇向陽、肥沃、排水方便的園地作苗床,經翻耕曬白,施足基肥,整平待用。定植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排水良好、通風透氣的園地為佳,丘陵山地開發應選擇向陽坡地。
二、種苗繁殖
鍋鏟葉可通過種子、壓條和扦插繁殖。由於果實種子多、發芽率高,多採用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應選擇長勢健壯、無病蟲害、高產優質的植株為母株,採摘果形端正、稍重、完全成熟的果實,種子取出洗淨去除殘渣晾乾,和細土充分攪勻後撒播於苗床上,覆蓋一層1cm厚的細土或細沙,再蓋一層稻草,最後淋水。以後堅持每天早晚淋水,以保持沙土濕潤。
播種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以春播和秋播為佳,秋播一般在8~10月份,第二年3月份移栽;春季於3~4月份約20℃時播種,苗高約15cm時移栽。
三、田間管理
1、搭架及中耕除草:一般採用單線籬架栽培。苗期中耕除草2~3次,定植後每年除草2~3次。
2、肥水管理:鍋鏟葉的施肥一般在苗期結合中耕除草施稀水肥或稀尿素液;定植時施足基肥,可每株施10~15kg腐熟的有機肥;盛花期和盛果期再追施復合肥,施肥時應注意,鍋鏟葉對氮肥敏感,開花前施過多氮肥易導致徒長,應適當多施磷肥和鉀肥。
鍋鏟葉對水分比較敏感,忌積水,不耐旱。因此要保證水分充足供應。雨季注意及時排水。
3、整形修剪:鍋鏟葉的整形目前多採用單線籬架,主莖幹應及時上架,上架後進行短截,促進分枝,左右各留一分枝作主枝,其餘疏去,讓主枝沿著鐵絲生長;而主枝上的側蔓讓其下垂生長成為垂簾狀,有利於成花和成果。
鍋鏟葉的修剪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在6~9月份,對結果後的枝蔓進行短截,促其重新長出健壯、結實能力更強的新枝蔓;冬季修剪在2月中下旬或3月上旬進行,對主枝進行短截,只留主枝30~60cm,將其餘枝蔓全部剪去,以更新樹形。
四、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切斷,曬乾備用;鮮品隨用隨采。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