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但其育苗需灌水、遮蔭、難度較大,尤其在乾旱山區大田育苗很難成功,經5年試驗,摸索出了沙棘乾旱無遮蔭大田育苗的簡便方法。該方法簡單,成功率高,投勞少,投資小,適用於大面積推廣栽培。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系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沙棘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生長快,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之一,特別是在乾旱瘠薄地區更顯其優勢,生態效益明顯高於其他樹種。但其育苗需灌水、遮蔭,難度較大,尤其在乾旱山區無灌溉、遮蔭的大田育苗很難成功。為了探索其簡便易行的育苗技術,1992年開始,我們在彭陽縣古城鎮高莊村莊溝隊開始試育,選擇0.133 hm2土山地,4月8日播種,不遮蔭,不灌溉,播種後10d出土,但邊出土邊死苗,成苗不足2000株;1993年4月10日又選擇0.113 hf山地播種,種後蓋麥草,10 d後出苗,但苗露出麥草後便死亡,全部失敗。1994年選擇0.067 hm2川地灌水後,於4月10日播種,種後覆草,出苗率極高,但長出草層後經中午太陽照射又全部枯死;同年7月5日降雨後,又選擇0.4 hm2山地播種,不蓋草,8d出苗,獲得成功,第二年秋出圃,畝(0.067 hm2 )出苗6.2萬株;1995年7月10日雨後又播0.2 hm2,1996年秋出苗21.6萬株。據此,我們基本摸索出了沙棘乾旱無遮蔭大田育苗的簡便方法。
一、試驗區自然概況
試驗區位於彭陽縣古城鎮高莊村莊溝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年均溫7.2℃,年降水量452.9mm,多集中在7J、8、9月份,年平均日照時數2 253.4h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383.6mm。
二、 試驗內容和方法
1、育苗地的選擇和整地方法
圃地選在避風、較肥沃、坡度小於15°的耕地。春季深耕、耙耱一次,播前一天全面細緻地耕耙整地,做到無雜草,土粒細碎。每公頃施農家肥30~37.5t、尿素112.5kg、磷肥750kg。
2、育苗時間
7月上、中旬,最好是在雨後墒情較好時下種。
3、種子處理
沙棘種子雖小,但皮厚而硬,並附有油質狀膠膜,吸水難,不易發芽,應在播前用100℃沸水浸種,並不停地攪拌,2 min後再摻冷水至不燙手,繼續浸泡12h,然後撈出置於竹篩等可控水的物件內,晾至不沾手即可播種。
4、播種
開溝條播,行距10n左右,覆土1~2cm即可。每公頃播種量為180~225kgk已播後10餘天出土。
5、苗田管理
從長出幼苗到入冬前,幼苗將完成木質化過程,苗高5cm左右,這段時間只需及時松土除草。入冬後防止羊等牲畜進入圃地。翌年春季,要特別注意防止金龜子等害蟲危害。從5月份到9月份,根據土壤墒性灑施尿素1~2次,每次每公頃37.5~75kg。應及時松土除草,到秋季造林時即可出苗,苗高40m左右,地徑0.5~0.8 cm,每公頃產苗90~105萬株。
三、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這種育苗方法不但簡單,易掌握。而且育苗成功率高,投勞少,投資小,適用於大面積推廣栽培,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但在育苗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以下幾方面:一是選好育苗地;二是處理好種子;三是播種不能過深,沙棘幼苗頂土力差,過深影響出苗率;四是播種時間必須是7月上、中旬土壤墒情較好的時候,這樣可保證越冬前完成幼苗木質化過程,以利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