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天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能。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病症。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hinensis(Lour.)Merr.的乾燥塊根。
產地與分佈 主產貴州、四川、廣西、雲南、湖南等省區。此外,廣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福建等省亦有分佈。
鑒別要點 天門冬的主要特徵:塊根為長紡錘形,稍彎曲;黃白色至淡棕色,明亮、光滑或具縱皺,偶有殘留棕色外皮;質柔軟,斷面黃白色,角質;氣微,味甘微苦。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天門冬,味苦平。一名顛勒,生山谷。」2梁?《名醫別錄》:「天門冬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3陶弘景曰:「奉高,泰山下縣名也。今處處有之,以高地大根而甘者為好。《桐君藥錄》云:蔓生,葉有刺,五月花白,十月實黑,根連數十枚。」4唐?蘇恭曰:「此有兩種:一種苗有刺而澀,一種無刺而滑,皆是門冬。」5宋?蘇頌曰:「處處有之。春生籐蔓,大如釵股,高至丈餘,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其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夏生細白花,亦有黃色及紫色者。秋結黑子,在其根枝旁。入伏後無花,暗結子。其根白或黃紫色,大如手指,圓實而長二三寸,大者為勝,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頗與百部根相類。洛中出者,大葉粗干,殊不相類。嶺南者無花,余無他異。」6明?《本草蒙筌》:「天門冬。山谷俱有,夏秋采根。蒸爛去皮心,暴干旋咀旋用。」7李時珍曰:「草之茂者為蘿,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曰天門冬,或曰天棘。」又曰:「生苗時,亦可以沃地栽種。子亦堪種,但晚成。」8清?《本草從新》:「天門冬,取肥大明亮者,去心皮。」
快速鑒別 塊根呈長紡錘形,稍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略呈絹絲樣光澤,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堅硬,斷面黃白色,角質樣,皮部厚,中柱明顯。未全干者質軟發粘,折斷面有膠質。氣微,味甘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