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子為少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利濕熱、止癢、利小便的功能。用於濕熱惡瘡、皮膚瘙癢、小便不利等病症。
來源 為藜科植物地膚(又名掃帚菜、鐵掃把) Kachia scoparia(L.)Schrad.的胞果。
產地與分佈 主產江蘇、山東、河南、河北等省。銷全國。
鑒別要點 地膚子主要特徵:胞果扁圓形呈五角狀、有翅,種子棕褐色、扁卵圓形,頗似「芝麻。」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地膚子。味苦寒。主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精氣……一名地葵。生平澤及田野。」2梁·《名醫別錄》:「地膚子生荊州平澤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實,陰乾。」3陶弘景曰:「今田野間亦多,皆取莖苗為掃帚。其子微細,入補藥丸散用。仙經不甚用。」4唐·蘇恭曰:「田野人名為地麥草,北方名涎衣草。葉細莖赤,出熟田中。苗極弱,不能勝舉。今雲堪為掃帚,恐未之識也。」5《大明本草》曰:「地膚即落帚子也。子色青,似一眠起蠶沙之狀。」6宋·蘇頌曰:「今蜀州、關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莖赤葉青,大似荊芥。三月開黃白花,結子青白色,八月、九月采實。神仙七精散云:地膚子,星之精也。或雲其苗即獨帚也,一名鴨舌草。陶弘景所謂莖苗可為掃帚者,蘇恭言其苗弱不勝舉,二說不同,而今醫家皆以為獨帚。密州圖上者,雲根作叢生,每窠有二三十莖,莖有赤有黃、七月開黃花,其實地膚也。至八月而黠幹成,可采。此正與獨帚相合。恐西北出者短弱,故蘇說雲耳。」7明·李時珍曰:「地膚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數十枝,攢簇團團直上,性最柔弱,故將老時可為帚,耐用。蘇恭雲不可帚,正言其嫩苗而已。其子最繁。……郭璞注云:王帶也。似藜,可以為掃帚,江東呼為落帚。此說得之。」8清·《本草從新》:「地膚子。葉如蒿,莖赤。子類蠶沙……」
快速鑒別 胞果為扁圓形五角形星狀,直徑2~3mm。外面宿存花被膜質,灰棕色至土灰色,有翅5枚,排成五角星狀,背面中央有果柄殘痕,並可見數條放射狀稜線。腹面露出五角星狀的空隙,內藏小堅果一枚,果皮薄膜狀,種子呈棕褐扁卵圓形,似「芝麻」,在放大鏡下可見表面具點狀花紋。氣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