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根莖皆可入藥,為祛風止痛要藥。
川芎葉,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苗葉。川芎葉,古稱蘼蕪,如古樂府《上山采蘼蕪》載有:「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本草綱目》言「其莖葉靡弱而繁蕪,故以名之其葉似當歸,其香似白芷」。古人相信靡蕪可使婦人多子,故多作為香囊的填充物。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辛、溫,入肝、腎經,有祛風止眩、補肝明目、除涕止唾之功,適用於頭風頭眩、流淚、多涕唾、洩瀉、咳逆等。
川芎,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莖,為四川特產藥材。本品性味辛溫,入肝、膽、心包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
川芎及葉辛香溫散,溫通血脈,既能活血祛瘀以調經,又能行氣開郁而止痛,能通達氣血,為血中氣藥,適用於氣滯血瘀諸症,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難產、產後瘀阻腹痛、胸脅作痛、跌打損傷、瘡癰作痛等。又具升散之性,能上行頭目,為治頭痛之要藥,適用於各種頭痛症。《本經》言其「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脈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物鹼等,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秦能透過血腦屏障,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及腦血管疾患。有鎮靜作用,加強子宮收縮,甚至痙攣,大劑量則轉為抑制,使收縮停止。本品性升散,陰虛陽亢者慎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選用。現介紹幾則治療方供選用。
川芎粥:川芎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川芎擇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後,白糖調味服食,每日一劑,連續3~5天。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頭痛及風濕痺痛等。
川芎湯:川芎葉5克,白芷30克,羌活10克,細辛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疏風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外感頭痛,神經性頭痛等。
辛芎酊:細辛、川芎或葉、白芷、冰片各10克,乳香、薄荷冰、紅花各5克,兌入75%酒精100~200毫升中密封浸泡3天後即可。使用時以棉簽蘸藥液均勻塗抹患處,每日3次。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用於頭痛,跌打損傷,骨性關節炎等。
芎芷散:川芎或葉10克,白芷15克,辛夷花2朵,冰片2克,細辛5克,羌活6克。共研極細末,裝瓶備用。每次取藥末適量放在紗布上捲成條狀塞鼻,左側頭痛塞右鼻,右則頭痛塞左鼻,全頭痛左右鼻交替使用,每天2次。可祛風止痛,通利鼻竅。適用於頭痛,慢性鼻炎,鼻竇炎等。
芎烏散:川芎或葉10克,川烏10克,細辛5克,紅花5克,冰片1克。研為細末,密封備用。每次取藥粉適量以紗布包後納入鼻中,同時取藥粉適量,清水調勻,外敷肚臍處,包紮固定,每日一換。可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痛經。一般用藥15~30分鐘疼痛可減輕或停止,若20分鐘仍疼痛不止時,可取出鼻藥團,另取藥再置另一鼻孔中10~20分鐘,其疼痛大多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