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女,52歲,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動受限1月餘」於2009年4月11日來診。患者素體弱,形寒怕熱,1月前因受涼後出現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間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動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風刺骨感,痛甚時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協助穿衣梳頭。查體:右肩部未見明顯腫脹,右肩關節壓痛點廣泛,右肩活動度:上舉110度,外展80度,後伸15度,內收20度,右手後背觸及骶尾椎。脈細澀,舌質淡,苔薄白微膩。CR片:右肩部骨質未見明顯異常。中醫診斷:肩痺(氣血不足,寒客經脈,筋脈痺阻);西醫診斷:右肩關節周圍炎。郭劍華予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處方:當歸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細辛5,甘草6克,大棗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10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囑患者早晚堅持做肩關節功能鍛煉操10~15分鐘。
患者藥後右肩關節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劑,臨床諸症消失,肩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肩關節周圍炎,是由於肩周的肌肉、肌腱、韌帶、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導致關節內外粘連,阻礙肩關節活動所致,又稱為粘連性肩關節炎。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經絡陽氣逐漸不足,氣血日趨衰少又復感風寒濕邪,致肩部經脈不通,氣血凝滯,筋肉攣縮而為「肩痺症」。《黃帝內經》云:「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卷,縮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治當「寒則溫之」。郭劍華根據此患者的病因、病機,採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意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症狀減輕後守前方加川芎以增強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力。
當歸四逆湯是仲景為傷寒厥陰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所設之方。病機為血虛寒甚,氣血運行不暢。郭劍華認為凡屬氣血虧虛、寒客經脈為患的疾病,只要把握病機,用本方隨症加減,異病同治,均可收到較佳療效。他還強調,在內服中藥煎劑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患肩關節的主動功能鍛煉,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可促使肩關節功能盡快恢復。